第一章 秦的统一(第5/7页)

五行学说出来以后,阴阳家就开始把它们往宇宙万物上去套,直接能够套得上的自不必多说,要是瞧着不怎么能套得上的,那就干脆篡改事实,以证明理论的正确。比方说,用五行套五方:金代表西方,木代表东方,水代表北方,火代表南方,土代表中央,可以完美套用。再比方说,金代表白色,木代表青色,水代表黑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

除此之外,拿五行套人的身体,据说金就代表皮、鼻子、肺脏和大肠,木就代表筋、眼睛、肝脏和苦胆,水就代表骨、耳朵、肾脏和膀胱,火就代表脉、舌头、心脏和小肠,土就代表肉、嘴巴、脾脏和胃。

而且不仅仅是宇宙万物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照套五行,就连一些虚拟的概念,他们也堂而皇之往五行上套。比如说玄而又玄的八卦,阴阳家们说了,乾、兑是金,震、巽是木,坤、艮是土,离就是火,坎就是水。再比如计算历法的天干、地支,也都分了五行。十天干可以被整除,两个配一个;十二地支整除不了,就三组一对二,两组一对三——什么甲乙木、丙丁火、壬癸水等等算命用语,就是这么来的。

五行学说就这样被一代代阴阳家们前仆后继、绞尽脑汁地大体完善了,等到稷下公立大学堂资深老教授邹衍出马,立刻就直截了当地把宇宙之道和人间之事,也就是天老子和天子儿子的关系敲定了下来。影响深远的“五德终始说”热辣出炉。

五德有始终

阴阳家们认为,五行可以完美地套用在万物甚至万事上,任何事物只要能分成五类,自然就能应合五行,要是分不成五类的……那是你分得不够细致。所以不仅仅有形之物、自然之物有五行,就连思想道德都能够分成五行。

比如说,孙武写《孙子兵法》,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阴阳家马上指出,没错没错,这就是五行所演化出来的五德!其实不仅仅将有五德,就连鸡都有五德,《韩诗外传》中就说鸡“头上戴帽子是文,爪子能战斗是武,敌人在前敢于冲杀是勇,看到吃的互相招呼是仁,按时啼鸣是信”,归纳起来,鸡的五德是文、武、勇、仁、信。

所以有关品德的好词汇多了去啦,随便挑五个出来就能算是与五行相配合的五德,比如“温、良、恭、俭、让”,比如“忠、仁、诚、节、勇”,各种说法莫衷一是。然而五行是有生克的,五德有没有生克呢?你就算能硬拗出忠生仁来,也不可能搞出什么诚克勇来不是吗?但是老教授邹衍站出来明确表态:没错,五德也有生克,虽然不明显,但是其循环可见。

邹老教授认为五行是上天造成万物的基本属性,五德是上天赋予人间的基本品德,任何朝代,也都必然偏重于某一种品德。所以,正如五行有生克,会循环一样,五德在不同时代也会有所偏重,更明确地说,朝代的德性是会随着朝代更替而转变的。更进一步,他大胆地总结并且预言,朝代更替也是德性变更的结果,这就叫“五行相胜”。

邹老教授没有明确指出所谓五德究竟是哪五德,估计因为他解决不了忠、仁之类品德相生相克的关系问题,他只是按照五行,把五德定义为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和土德。他说:“自从天地产生以来,五德转移,各自都有所因应的朝代……土德以后,木德继承,再然后是金德、火德、水德……”就这么循环来循环去的,所以也叫“五运”。

那么,每一个朝代的德,究竟靠什么来确定呢?这就与中国传统的另一套玄虚理论有关了,那就是说,既然天象和人事是有关联、有呼应的,那么地上发生什么大事儿,上天就会事先给出预告。这些预告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方说天上飞彗星,起浓云,以及地震、海啸、泥石流之类的灾祸,那就是负面的,咱们前面说过,人间君主得为此写检讨,或者让大臣写检讨。至于正面的预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祥瑞,二是祥物,三是谶。

所谓祥瑞,就是指凭空出现的、瞧上去就必有好事情发生的各种虚无景象,比方说有什么神龙、凤凰、麒麟降世啊,比方说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彩云出现啊,等等。所谓祥物,就是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够瞧得见、摸得着的吉祥物件。其实严格说起来,祥物也属于祥瑞的大范畴,但咱们所说的狭义的祥瑞是纯粹务虚的,比方说自古以来到处都有人声称见过龙、凤,但始终没人逮一条来公之于众,虚得不能再虚。祥物呢?比方说什么地方的一株稻子生了三个穗啊,什么地方的山里挖出块大玉石来啦……诸如此类,不管是真是假,是不是伪造的,起码是个人就能见着,还能去摸上一摸,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