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回光返照的胜利——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及占领苏常地区的“复兴”(第3/9页)

三河一役,除李续宾等主将以外,二同知(曾国藩之弟曾国华和丁锐义)、一知府、一知州、一知县以及数位道员、文官,皆战死于阵中,近六千湘军,全部壮烈阵亡。

咸丰帝闻李续宾死讯,泪洒龙颜,亲手书敕:“惜我良将,不克令终。尚冀忠灵不昧,他年生申、甫以佐予也!”赠总督,谥“忠武”,极尽哀荣。

但是,三河之败,湘军丧失近六千精兵强将,元气大伤,受挫极深。

浦口与三河的两次大胜,对于太平天国而言,无异于注射了十支强心剂,天京城内的洪秀全等人兴奋莫名。天京、安庆转危为安不说,也打得清军畏首畏尾,使得他们各处的进攻都呈停止态势。

所有这些胜利,完全归功于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位新锐统帅。二人出手不凡,给世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胜利走向胜利——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及东征苏常

在太平军浦口与三河大胜的几乎同一时间内,由于共振效应,大清国四处开锅一样,乱起纷纷——贵州、湖南苗民四处杀伐,云南回民杜文秀围攻昆明,河南、山东的捻军数十万人东奔西驰,四川也有云南贼闯入杀戮,清廷急得口干舌燥,忙得四脚朝天。

1859年4月,洪秀全族弟洪仁玕来到天京,很快就被加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洪教主让这位亲戚总理天下政军要务。

虽为书生,这位洪仁玕比起洪秀全两个土老冒哥哥强得多,在他主持下,“天朝”进而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蒙得恩“赞王”,李世贤“侍王”,杨辅清“辅王”,林绍璋“章王”。这些封赏,作为洪仁玕“新政”的一部分,总算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为了显示自己能力,洪仁玕呈献《资政新篇》,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多有规划,兴利除弊,很有见地,但大多属于纸上谈兵,在当时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内根本行不通洪仁玕那些西洋“新事务”。而且,洪秀全对于《资政新篇》中提出的“诫杀”十分不满,亲自批示道:“斩邪留正,杀妖杀有罪,不能免也!”这位邪教头子满腔杀气,任谁也不能消减半分。但从实际上讲,洪仁玕才学,尤其是中文方面的功底,却也很寻常,这可以从他为洪秀全所拟的一封歌谣体诏书中窥见一二:

朕诏某某等知之:

天父天兄太平天,太平天国万万年。兹据玕胞恳裁定,节气平匀义更全。朕今诏明甥等,朕乃太平天子,自庚申年天父天兄下凡带朕作主,创开天国、天京、天朝、天堂,永无穷尽。朕今再诏天历,首重孝顺那(爷),七日礼拜福禄加。二月初二谢爷爷,谢爷差朕斩妖蛇。三月初三爷降节,从此万国归爷妈。正月十三哥舍命,普天铭感福山河。二月廿一哥登极,亦朕登极人间和。九月初九哥降节,亦朕降世记当初。七月廿七哥捐命,天朝代代莫忘过。每年六节注明顶头,永远如是,自辛开年一直传去千年万年万万年,永无穷尽。甥们遵诏,爷哥带朕坐江山,天历流传如循环,辛开起头传永远,永不改元诏再颁。

《金陵汇略》

诏中“玕胞”即指洪仁玕,“甥们”指幼东王、幼西王。见此诏的太平军中读书人和天京居民,无不暗中掩口而笑。

总之,由于太平天国上层处于相对的平稳团结期,军事行动也越来越顺利。

破了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仍旧在天京眼皮子底下,太平天国的首都仍是处于清军包围之下。为此,李秀成想出“围魏救赵”之计,他自率一支大军自浦口杀向芜湖,然后与他的堂弟左军主将李世贤分别往浙江行进。连陷安吉、长兴、湖州后,李秀成留李世贤一军留守湖州一带做牵制之用,他自己提一军冒穿清军兵服,沿莫干山东麓,直向杭州杀去。

1860年3月10日,一路潜师深入,李秀成已经行至良渚。3月11日,太平军忽然出现在杭州武林门外。杭州将军瑞昌五雷轰顶一般,根本没料到太平军会鬼神一样出现在杭州城外,他即刻下令士兵关闭城门死守。

太平军并不着慌,几天内稳扎稳打,在不断进攻武林门和钱塘门的同时,攻占了南屏山的玉皇山,紧紧包围了杭州城。

像往常攻城一样,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在清波门外的戚家园下面挖掘地道,准备潜入城墙根下塞填火药炸城。为声东击西,太平军在馒头山用各处挖掘的盛满尸体的棺木垒起无数座营盘,其中只留少数被俘居民敲锣打鼓吸引清军注意力,害得清军浪费了不少炮弹轰打空营。

清朝浙江巡抚罗遵殿文人出身,不擅布兵,只下令兵士死守。来援清军各路畏葸避战,进展缓慢。即使到达杭州附近,眼看太平军势大,就谎称道路不通,远遁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