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联邦宪政实践者(第2/5页)

随后,广东全省总商会、广东经济调查局、股票交易所成立。陈炯明还颁布了禁烟令,使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

让人目不暇接的新政,使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最民主的省份。陈炯明的治理天才,得到了全国的承认。当时的人甚至将陈独秀、胡适、陈炯明并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三大领袖,陈炯明以他的践行,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化为了现实。

民主禁赌

1906年,为挽救即将倾覆的政府,清廷宣布仿行宪政,次年开始在各省筹设咨议局。广东省咨议局于宣统元年(1909年)成立。94名当选议员均有各种功名及官职头衔,其中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成员占了20多名。

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是1907年出现的立宪团体,由文澜书院的士绅组成。文澜书院不是一所招生授课的普通书院,而是一个士绅社交与公共集议的场所,只有考中生员的士绅,才有资格成为书院的成员,参加春秋两大聚会。据文澜书院留下的名册,其成员80%以上具有举人、进士功名,余者也是贡生、生员或有官职官衔者。因此,文澜书院到20世纪初顺理成章地政治化,成为广东立宪与地方自治运动的中坚。

广东咨议局从1909年成立至1911年,先后提出议案147件,但议案执行与否的权力掌握在督抚手中。结果除“监所改良及统一本省财政两案已次第开办”外,其他诸案“未闻举办”。咨议局议员以“民意代表”自居,参政意识强烈,在禁赌案问题上和广东地方当局发生了一场激烈争斗。

1909年11月8日,咨议局召开第一次会议。议员陈炯明在会议上历数赌博的危害,呼吁厉行禁赌,要求禁绝官府准许的合法赌博。

赌博在广东有上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花会、番摊、山票、白鸽票、闱姓、麻雀,五花八门的种类遍及四乡八镇,使广东得了“赌国”的恶名。

鸦片战争之后,国库空虚,军费开支和战争赔款成了朝廷至地方的沉重负担,官许赌博每年为广东当局带来了600余万元的收入,成了筹饷的重要财源之一。

然而,赌博毒害社会风气,加剧了清末社会治安的混乱,地方人士一再强烈要求禁赌。广东咨议局在禁赌问题上曾一致表示赞成,可是粤督拒不接受咨议局的议案。

咨议局遂采取强硬立场,以停议、辞职相威胁,迫使粤督奏请朝廷颁布广东赌博一律禁绝的期限。但官府的态度不希望一律禁赌,便以筹足抵饷作为借口,筹得足就禁,筹不足就不禁。1910年5月,咨议局再次提出禁赌议案。

1910年10月,咨议局将禁赌议案提请两广总督代奏朝廷,并呈请北京资政院核议。广州报界公会和在京广东同乡京官亦不遗余力,呐喊助威,一时间禁赌声浪高唱朝野。就在此时,议员之一的大赌商苏秉枢开的“安荣公司”推出新的赌种——铺票,并运用金钱四处拉拢咨议局议员来否决禁赌案。有人更以5万元银票向陈炯明行贿,劝他放弃禁赌主张,被陈炯明严词拒绝。

1910年11月9日,在咨议局第13次会议上,议员们有的主张禁赌,有的为“安荣公司”辩护,争论异常激烈。后来议定投票公决。赞成禁赌者书“可”字,反对禁赌者书“否”字。

这天出席会议的议员有64人,陈炯明、丘逢甲、李鉴渊等20人投“可”票,刘冕卿、苏秉枢等35人投“否”票,另有9人在辩论时溜出会场。

酝酿多年的禁赌案,最后关头竟然触礁。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群众的公愤。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以及议员陈炯明等43人愤而辞职。赌商们则拍手相庆。

当晚,苏秉枢设宴款待全体议员,以示庆祝,“可”票议员都拒绝出席。就在“否”票议员们觥筹交错之时,忽然停电了,咨议局内一片漆黑,直到散席时才来电。第二天的报纸尖刻地形容这是“活现一黑暗世界”。

11月28日,民间组织“禁赌总会”在文澜书院召开第一次公众大会。众人强烈声讨“否”票议员,更有人提出要将“否”票议员的姓名刻在石头上,竖立于往来通衢大道中,令他们遗臭万年。“否”票议员们不安于位,相继辞职,风波越弄越大,几乎不可收拾。此时总督袁树勋辞职离任,由广东将军增祺兼任。1911年1月,陈炯明开办一家报馆,名为《可报》,把禁赌“可否”的官司从咨议局打到了报纸,与开赌派针锋相对,大唱对台戏。

1911年初,两广总督再次换人,由广西巡抚张鸣岐担任。张鸣岐是激烈的禁赌派,上任后以迅雷烈风之势,厉行禁赌。1月8日,北京宪政编查馆电准“庇赌”的“否”票议员刘冕卿等35人辞职。1月31日清廷谕准度支部所奏,从3月30日起,扫荡全省赌博,各县严密查办,所有番摊、山票、铺票、白鸽票和其他一切杂赌,务必尽行禁绝,不留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