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补天之石(第2/3页)

“陛下多虑了!”狄仁杰一板一眼道,“向来国为大,家是小。刘冕当朝重臣将中之帅,正当用人之际他当仁不让。再者,刘冕向来最重大局一切以国事为先。此前他与慈安郡主的婚礼,不都是在军营里举行的么?因此,陛下也不必顾虑!”

“这……”武则天仍是有些犹豫,心中思虑万千。

如果召刘冕回来,当初的一切打算,都要落空了。而且,自己这个怀有二心的皇帝在刘冕面前,也会有点无地自容颜面尽失啊!……但是,眼前这个万分危急的境况,也唯有他才能收拾残局啊!

“陛下,微臣也同举刘冕!”魏元忠大声道,“方才微臣所言,臣自己有三弊不可掌帅,刘冕却有三利。其一,左右卫与左玉卫,他相当的熟悉,此为知己;对吐蕃,他也并不陌生。几年前在兰州,他就只身进入吐蕃大营说得论弓仁来降,此为知彼;其三,既然是到过兰州在那里带过兵,刘冕对河陇地形天候也是了如指掌。再加上他足智多谋勇冠三军,实是接掌帅印的不二人选!”

“臣附议!”张仁愿重重一抱拳,“微臣还请愿随刘冕一同出征为国效力,请陛下恩准!”

武则天并没急于说话,而是转头看向了武三思:“武三思,你怎么一言不发?”

“臣、臣附议……”武三

抬头拱手拜言,“刘冕,的确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比较合适?”武则天冷哼了一声,“那你可有更加合适、最为合适的人举荐吗?”

武三思胆战心惊惶恐不安:“回陛下,微臣……没有。”

连武三思都不敢多话了,群臣很容易就统一了意见达成共识——非得搬请刘冕出山收拾残局不可!

可是武则天仍有些犹豫。审时度势,她何尝不知道如今刘冕是唯一可用之人?可是……如果再度启用他,自己这张皇帝的老脸往哪儿搁?

就在不久前,她这个皇帝还洋洋自得的派人去刘冕那里炫耀过呢!无非是要向刘冕表达这么一个意思:别以为你真的很了不起,我大周缺了你就真的不行。看吧,这西征没有你,照样大胜。

这才过了几天,怎么就风云突变成了这副样子?

武则天知道,自己后悔了。平生很少后悔的她,真的后悔了。

她在想,或许从一开始,她就错了。整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以攻代守主动出击,这都是刘冕提出来的。这个大胆勇魄又富有创意的战略,同样也不是一般庸碌之辈能够执行的。从一开始,要么就不要采纳这样的军国策略,要么在采纳之后就该让刘冕来担纲。

这是最让她后悔的。

可是当时她这个皇帝的如意算盘,不得不围绕东宫之争这个核心。李武两家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勉强可算势均力敌,可是在军队之中却是严重失衡。以刘冕为首的少壮派将领,手中握有大周大部份的兵力,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身为皇帝,如何平衡党派势力、方便自己的驾驭乃是第一要务。正因为这个思想,她才苦心孤诣的想出了武懿宗挂帅、黑齿常之从旁辅佐、让刘冕的战略思想与右卫精锐之师一起代做嫁衣的高明之策。

没有想到,这一切全都办砸了!

原本在皇帝的心目之中,西征的政治意义就远大于军事意义。有黑齿常之这样的稳重之人从旁辅佐,西征大军只要稳打稳扎没有大起大落,不求大功但求没有大过,这目的就可以达到了。

可是偏偏出现了这样巨大的篓子,已然无法收拾!

这太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武则天这下真的头疼了,眉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一时没了言语。

狄仁杰一双老眼仿佛看穿了皇帝的心思,上前半步拱手低声道:“陛下,此事极为重大,不可仓促以下定论。正当午时,微臣建议陛下何不先行用膳略作休息,稍后再议?”

武则天听出了狄仁杰话中之音,点点头道:“如此也好。众卿都辛苦了,午时就都留在宫中吃顿便饭吧。朕也的确是累了,稍事休息一会儿。婉儿,命尚食局安排众卿午膳。”

上官婉儿领过旨来,带领众臣出了书房。

群臣方才退出书房,心急的李昭德就扯住魏元忠与狄仁杰道:“二位,这件大事该如何区处,已是显然易见。皇帝为何还要迟疑不决?难道她心目中还有比刘冕更适合的人选?要不我们一起再去奏请皇帝一番?”

“不要。”狄仁杰与魏元忠异口同声,然后心照不宣的同时笑了一笑。

“你们笑什么?打的什么哑谜?”李昭德急了,“快快告诉老夫。”

狄仁杰正待说话,身后传来上官婉儿的声音:“狄阁老,陛下有请。”

“哦,马上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