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骤起(第2/3页)

“那好。卑职就先失陪了。”万国俊对刘冕施了一礼,方才出了牢房来。到了外面,只见皇帝的近侍宦官昂首等着他,心中就已明白原来是皇帝传唤,这才不敢怠慢迎了过来。

片刻后,万国俊随那宦官来到了万象神宫。正欲入内参驾,却听得御书房内传来皇帝地高声喝斥:“黑齿常之,朕念你是三朝老臣识得大体,你竟然拒绝朕给你的差事?”

万国俊骇了一跳,慌乱停住。

只听里面黑齿常之道:“陛下息怒……此事,老臣实在不敢应承。众所周知,右卫是刘冕一手组建操练起来地,军中七万健儿对刘冕死心塌地。老臣离开军中已久。右卫将士只识刘冕,不识老臣哪!老臣是怕此事长安右卫大营,力所不能及误了陛下大事!”

“黑齿常之,你好糊涂。”武则天厉声道:“你说这些话,就不怕害了刘冕吗?照你那话的意思是,右卫是他刘冕一个人的,外人水泼不进针插不入了?你别忘了,不管是哪支军队。统统是朝廷的王师、是朕地将士!刘冕不过是朕任命的一个大将军。朕能任命他为大将军,又何尝不可任命他人?再说了,朕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如今刘冕羁留在神都无暇顾及军队,朕派你去临时统率右卫,有何不可?朕就不相信了,马敬臣等人还敢造次不成?”

“陛下,微臣并必此意。”黑齿常之苦口婆心道,“陛下请容老臣禀报:历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名好的将军,能让自己麾下的将士对他死心塌地,这是好事。到了战场,这样的军队将士用命所向披靡,这才是右卫大军强大地原因所在。众所周知,刘冕现在被拘押候审,可是陛下这时候派人去接领右卫,岂不是有趁人之危之嫌?如果刘冕一案已被敲定、他确实有罪。那还说得过去;可是现在案子还没有破,刘冕是否有罪还难以定论。陛下就在此时派老臣去接领右卫。这可是有诸般大弊呀!”

武则天仿佛也被说动了,问道:“有何弊端?”

黑齿常之回道:“其一,右卫地将士们会认为陛下要卸掉刘冕兵权。现在刘冕一案未有定论,陛下此举难以服众,右卫将士定然不服;军心不服,是为大忌!老臣虽然带兵多年,却也没有把握压制这样的军队;其二,既然都卸了兵权,那更会有传闻说陛下要剪除刘冕。案情未白。仅靠这种莫须有地猜测和罪名来打压功臣。何以服众?那些与刘冕同样出生入死的将军们会怎么想?位列朝堂地臣工们,会如何想?还有那些街头巷尾的百姓。会如何议论?陛下,人言可畏啊!其三。刘冕既然还没有被定罪,那他就仍是郡主驸马、突厥汗国公主驸马。陛下如此草率卸他兵权,定然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万一挑起了突厥与大周的边关战火,岂不是得不偿失?有此三弊,还请陛下慎之又慎!”

武则天听完,一时没有说话。沉吟半晌后,道:“黑齿常之,朕知道你老而持重又有一颗赤胆忠心,这些话语都说得在理,朕字字句句听在心里,会仔细思量的。但你也听朕一些言语:朕,没有卸去刘冕兵权的意思。右卫大军地重要性,你是知道的。朕只是担心,右卫大军群龙无首失去了精气神。朕遍观朝中,也唯有你黑齿常之能胜任临时右卫大将军一职。你放心,只待朕查明了刘冕一案的真相,就即刻召你回来,将兵权还给刘冕。刘冕是个人才,朕岂能不知?就事论事,朕现在的确只是担心右卫大军出问题。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这……还请陛下明示。”

武则天道:“刘冕被拘,事涉命案。朕担心右卫的将士们会不冷静。诚然西京有狄仁杰与太平公主坐镇,朕本不用担心什么。但朕另有要事要派他们去办,因此只好委屈你去右卫临时坐镇了。刘冕从军之时就曾在你麾下效力,马敬臣等人也对你很是敬仰。相信,也只有你去临时管一管右卫,才不会让右卫的将士们有什么情绪。朕的这些言语,你也不妨对右卫地将士们直言相告。相信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不满了。”

黑齿常之接道:“陛下,这话是这么说,可是……老臣就怕一时流言蜚语四起,难以抵挡啊!现在刘冕一案已经成为两京之间的敏感话题,老臣却在这时候去坐镇右卫,只怕更让人生疑了。”

“无甚担忧。军国大事,岂容外人议论?若只听议论就废了军国大事,岂不成了儿戏?”武则天提高了一点声调,说道,“黑齿常之,朕如此信任器重于你,你为何左右推诿?岂不令朕失望透顶?”

黑齿常之犹豫了片刻,只得道:“既然陛下思虑周详又心意已决,老臣只好勉为其难去西京走一趟了。但请陛下恕罪---老臣临走之时,尚有一事对陛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