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四方皆动(第2/3页)

关于刘冕一案,为了谨慎起见,暂时还没有拿到朝堂之上进行公议。今日,她也是卯足了精气神大胆的将阁部宰相与一些重臣们召集起来,准备用一个推举的方式,挑选一批人来组成团队对刘冕进行公审。这既是为了表现她的公正无私以挽回之前失掉的颜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管是谁,也无法独力承担审理此案的重责,这几乎是无须证明了地事实。梁王武三思现在已经是当朝第一红人了,可他拿刘冕一点辄都没有。其他地人当中。还有谁能独立扛下这样的重担呢?

阁部地宰相们除了留守西京的狄仁杰,其他地都到齐了。武三思、李昭德、岑长倩、宗秦客、魏元忠等人,外加六七名北门大学士和数名重要的将军,一共二十余人汇集一堂。

虽然没有挑明了说,可这已经是一次实际意义上的御前会议。向来,御前会议只是皇帝明文召集宰相重臣们参加,专门讨论事关社稷江山的重大事宜。没想到今日却专程用来讨论一个刑事案子。

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是政见相对的,其间自然免不得有些争论。二十余人七嘴八舌,每人说一句都够人受的。召开这种会议时皇帝也不能拿出君威来不让人说话,只好任人畅所欲言。武则天感觉自己地头都要被吵炸了。

这真是糟糕。

“众卿、众卿!”武则天终于忍不住,拍了两下龙桌,“稍安勿躁,安静一会儿。朕的头都要裂了!”

吵得正欢的众人这才稍事安静下来。

武则天轻吁了一口气。说道:“朕刚才听了众卿的议论,发现难以讨论出一个结果来。在众卿推举地人当中,从阁部宰相到地方刺史都有提点。朕粗摸估计了一下人选至少有五十人。这可如何是好?既然如此难以挑选,就不如让朕来乾坤独断,拍板定案。”

皇帝都这么说话了,众人自然也无话可说。于是都静悄悄的竖起耳朵来听。

“刘冕一案,牵扯到皇亲国戚,又是杀人凶案,不得不慎重对待。”武则天说道。“因此,朕挑选两名宰相领头来办理。这两名宰相,就是武三思与李昭德。众卿可有意见?”

“臣等无异议。”这是意料之中的决定。刘冕的敌人、朋友各挑一个,以示公允。

“那便好。”武则天接着道,“既然是凶杀案,就需要大理寺的协助勘察。朕就提点大理寺卿参加进来;另外事关皇亲和朝臣。那宗正寺和肃政台(御史台)也有职责。因此就让宗正卿和左右肃政大夫一同参与审理此案。另外为了以示公允,可令鸾台(原门下省)谏议大夫从旁监督和史官秉笔旁录。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臣等无异议!”众人一起附合。这可是最公允、最符合章程的做法了。谁还能提出异议呢?

“那就议到这里吧。”武则天摆了摆手,“朕累了,众卿且退。”

众人退出了鸾凤阁走出万象神宫,马上三五成群聚到一起讨论起来。

“你说奇怪不奇怪,皇帝居然用这样一个极度公开公正的方法来审理刘冕一案了?”

“是啊……那她此前为何要将他软禁私审呢?莫非现在是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

“皇帝的用意很深啊。我等且能轻易揣透?”

李昭德和魏元忠走在一起。听耳边众人言语,各自相视一眼。无语快步而走。到了僻静之处,李昭德快语道:“奇怪。皇帝居然没有启用一向最善审案查案地狄仁杰!”

“在下也正寻思此事。着实蹊跷。”魏元忠也很是不解。眉头皱起寻思而道,“看来这一次,皇帝的心思的确隐藏得很深。她究竟要将刘冕怎么样呢?做这一切,又究竟是为了什么??”辆新漆的马车缓缓停下。守门的小卒快步上来习惯的喝道:“何人车驾?”

车夫跳了下来,拿一份贴子递过去,也没有多作言语。

小卒翻看一眼,眼睛一挑就欲拱手来拜。车夫摆了一下手道:“太平公主殿下可在府中?”

小卒忙道:“公主殿下午时过后就离了府,至今未归。贵客如有要事,可到府内等候,在下进去向总管通报。”

“你且稍等。”车夫回到车上向车内之人请示了几句,回来道,“罢了。我等稍再来。你且将帖子递上太平公主殿下即可。”

新漆地马车正欲离开,刚巧身后巷角转进来一队人马。十余名甲兵护卫着一辆紫金色的宫闱马车开进过来,听闻车中人言:“去看看,是谁来到访?”

太平公主回来了。

新漆马车的车夫急忙跳下车来快步跑到太平公主车驾前,向领头小校说明了情由。太平公主不假思索道:“跟我来。”

于是太平公主的车驾在前,新漆马车在后,鱼贯进了太平公主府。旁人尽皆退去,太平公主和马车上的人才各自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