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真相(第3/4页)

“他能有什么样的决定性作用?”太平公主猜疑地摇头,“难道,皇帝陛下要立储,还得看他刘冕地眼色?”

“并非是这样的逻辑。”狄仁杰说道,“要立储。其实容易。难地就是,立下储君之后,东宫是否稳固。我们来假设一下,皇帝陛下如果立你为储……那外界会如何传闻?”

太平公主眨了几下眼睛,说道:“会说母亲任人唯亲立一个女儿为储,再者也免不得会有传言说是刘冕势大,在幕后支持了我入主东宫。因为有刘冕的强力支持,我在东宫会相当之稳固。”

“不错。如果公主得储,那是最为稳固地。”狄仁杰说道。“可是这样一来,皇帝的威信定然受到削弱。如果她立你为储,就很有一点向刘冕让步低头的味道。试问,一个君王,怎么能做出这样地事情?”

“一针见血,洞达天机……”太平公主佩服的点头,举一反三道,“反过来,如果母亲立了武三思为储,那东宫定然极为不稳。首先他就就要面临李党的沉重压力。尤其是刘冕在军事上给他的巨大威胁。这一点,也定然不是母亲愿意看到的。同样的,如果立相王旦、潞王贤为储。也都不是稳稳定。相王就不必说了,他虽然当过一段时间的皇帝,可是在朝廷之上的人脉相当寡少。他又是李氏子孙,如果没有李党的支持是绝对不行地。因此,他若得储就必须得到李党的支持,刘冕就是首当其冲。到时候,外界同样也会认为东宫是靠着刘冕在支撑。东宫乃国之根基。靠他刘冕支撑……皇帝是肯定看不眼的。”

“殿下果然聪明。举一反三。”狄仁杰点头赞道,“潞王就更不用说了。数年以来。他与刘冕已是同气连枝。他若得储,刘冕就是麾下第一战将顶梁大柱。我们左右寻思想来。晋国公是不是在皇帝立储一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明白了,我明白了……”太平公主轻轻的吁气,表情变得越发的凝重,“我说一向沉重老辣的母亲,怎么在这种时候干这样的事情,让自己如此的被动?看来她并非有意要打压刘冕,而是为了象征性的削一削他地威风。至少在舆论上移开众人的视线,让刘冕脱身于立储一事之外?”

“不错!”狄仁杰斩钉截铁一般说道,“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判定,晋国公现在虽然身受阶囚之苦,却是有惊无险。老朽大胆估计,此案的结局,是不了了之。晋国公定然不会获罪。与此同时,东宫地人选也会正式浮出水面----就在晋国公徘徊于有罪与无罪之间的时候,皇帝陛下就会确定东宫人选。这样一来,天下人都会认为,是皇帝乾坤独断谋定了自己的继承人,而不是受了旁人的影响。”

“呼……”太平公主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如此高深……太玄妙了!若非狄公提醒,我险些犯下大错。太平谢过狄公了!”说罢她就对狄仁杰施了一大礼。

“公主不必多礼,折煞老朽了。”

太平公主收拾了一下心情,转念问道:“狄公,那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

狄仁杰轻抚长须不急不忙道:“我们要做的事情,两件。其一,稳定长安局势,尤其是长安的军队和晋国公地家眷。军队就不必说了。要是右卫地将士们听到晋国公蒙难的消息,定然哗然。那些血性冲动地汉子,指不定就干出什么莽撞的事情来。所以,殿下与老朽有必要亲至军营,稳定局面。晋国公不在军中,便是马敬臣主事。马敬臣此人平常调儿朗当玩世不恭,实则是一个极重感情之人,对刘冕更是死心塌地。我们必须想办法将他与右卫地将士们稳住。否则,军队一乱,那就真的乱了。到时候,晋国公可就真的有麻烦了。”

“一切听从狄公安排就是。”太平公主果断的应道,“至于刘冕的家眷那里,我去安抚,这一点不用操心。”

“如此便好。”狄仁杰道,“事不宜迟,就请公主速移宝驾,与老朽去右卫军中走一趟如何?”

“好!”

武三思和明带着一队兵甲,推开了刘冕的房门闯了进来。

此刻刘冕正坐在桌几边漫不经心的看书,偏头看向来人说道:“怎么,今天带这么多人来,报仇的?”

武三思一脸铁青的看着刘冕走过来,没好气的道:“刘冕,本王没心情跟你多费唇舌穷磨蹭。起来,跟本王走一趟。”

“去哪儿啊?”刘冕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有肆无恐的拍了拍坐皱的衣角,“拉我上刑场?”

“怎么,你怕了?”武三思冷笑一声,“你不是一向不怕死的么?”

刘冕不屑的一笑:“放心吧。就算你梁王上了刑场,也轮不到本将军。是去御史台监狱吧?”

武三思脸皮一颤:“你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