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民族英雄(第2/3页)

虽然披上了政客的皮囊,军人的本质未尝改变。最初的理想多次浮现在脑海中----复唐、复唐,重复大唐的光辉与荣耀。

现在武则天已经改天换地以周代唐,这样地理想说起来不免显得有点牵强与荒诞。但刘冕知道,自己地使命并不是盲目的去推倒武则天将江山换上一层唐皮。要从本质上让九州中原强盛起来……这恐怕比改变一个国号更难。

一行众人回到了天官城,所有军队和民夫已经集结完毕。刘冕就让薛讷地本部人马和朝廷工部的官员们带着民夫先行。自己则是等着干最后一件事情---等候鹰扬卫将军李多祚的人马,前来接手掌管三座受降城。李多祚带领三四万大军原本驻守在朔、代一带。如今那里已经成了后方,理所当然的可以将防线向前推进了。

等待的日子,就如同煎熬。

虽然刘冕很是沉得住气。但离开中原已经数月的将士们。这样瓣着指头等盼回家的日子,这种心情着实焦急。

数日之后。李多祚率领大军终于到了。他曾经也在代州一战时与刘冕有过一面之缘,曾是黑齿常之的部下。彼此也算是故交了。二人很顺利的交接了城池和印信文书,右卫大军终于可以凯旋而归了。

时已入秋,大漠上地西北风刮起来送来丝丝凉意。大戈壁上黄沙飞舞落日朦胧,一片雄浑的边塞景象。

刘冕策马当先奔腾在大戈壁上,率领着归心似箭的右卫将士们向南方进发!

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归心似箭?

本来朝廷都有意在三个月前就调他回去了。可是刘冕出于大局考虑和一种责任心。非让自己在边关羁留了三个月,办下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为此,刘冕还是多少有一点自豪的。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也许干下地好事真是屈指可数。建起三座受降城与烽火台,也许是唯一一件值得向子孙后辈夸耀的事情了。

短短的四天时间,归心似箭的右卫大军奔腾八百余里,直抵灵州。刘冕将大军在这里稍作歇息,同时接到了在此等候多日的突厥使者火拔颉利等人,带上他们一起向关内进发了。

策马走出灵州南大门的一刻。刘冕几乎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跳得轻快了许多。压在心头的大石便在此刻卸去,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

像英雄般归来……这是所有从军在外的人毕生地愿望吧?

刘冕扬起嘴角,微笑。挥鞭纵马向家的方向疾奔!

此刻的洛阳宝城里。也是一片轻松详和地气氛。万象神宫里,武则天高坐龙椅笑容可掬,听着下面的大臣汇报受降城一带的情况。

建起受降城,不仅能非常有效的遏止北方突厥人南下阴山犯难,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福址。作为上位者,干出这样的功绩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以北门学士为首的一批文人豪客,开始发挥特长了----大挥笔墨赞扬皇帝此举的英明与伟大。史官们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重大的信心,一一记录在案。

当然,少不了屡屡提起刘冕地名字。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刘冕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上官婉儿如同往日一样站在武则天身边伺候。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意。心情也变得舒畅了许多。

虽然刘冕晚了几个月才回来,可是不管怎么样,平安就好。

这是她这几个月来最大的心愿了。男人嘛,总是要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外奔波----只要平安回来,那就好过任何事情。相比这下,她现在对刘冕打了多少风光的胜仗,闯下了多少伟大的业绩,反倒不那么在乎了。

“诸位爱卿,此次战役。是我大周王朝立国之后的首战,便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战绩。”武则天发话了,“诸位说说,朕该如何赏赐刘冕与他麾下地一干将士们?不瞒诸位,朕还一直为此事有些苦恼。朕在圣旨中说,等刘冕等人回朝了再议封赏----如今他就快回来了,得有议案了吧?”

李昭德和黑齿常之等人相视而笑,表情轻松。这样的问题,做臣子的当然不会回答。皇帝如此发问。无非是为了表达她对刘冕的宠信而已。想来她心中肯定早有定案了。

“都不说话呀?”武则天倒也没真的想去征询谁的意见。轻松的呵呵笑道,“那就等刘冕回来了再说。朕要当面亲自问他要何封赏!”

站在武则天身后的上官婉儿神思物外情不自禁的抿嘴一笑。差点将那句话脱口而出----就将我赏给他吧!

长安。公主府。

太平公主站在一面一人高地大铜镜前,脱得只剩了一层内衣。她掐了掐腰又摸了摸脸蛋,然后又在镜前转了两圈,终于嘿嘿地笑了起来。

“瘦了瘦了,腰都细了!”她不无欢喜的对着镜中人自言自语,“臭男人,没事找事晚回来一百天,还花去我们好不容易赚来地数百万贯钱----看你回来我怎么整你,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