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十人盟(第2/3页)

这样的话大家都不会言明。但绝对心知肚明。

李昭德抚着胡须。不急不忙的道:“现在武三思深蒙太后宠幸,权势一天盛过一天。在他左右。有凤阁侍郎检校内史宗秦客、文昌右相岑长倩、建昌王纳言武攸宁这三个重要臂膀。^^^^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非等闲之辈。”

狄仁杰久未作声,这时道:“宗秦客身为内史,负查检弹劾百官之职,我等皆要惮他三分。但此人贪念过众,以职务之便索取钱贿谋私得利,太后想必也是有所查觉。他虽是太后从父姐姐的儿子算来也是国戚,但太后向来憎恶贪赃枉法之人。只待时机一到,应该不会放过他的。”

“狄公所言极是。”李贤接过话来道,“宗秦客现在在朝堂上太过嚣张跋扈。太后已经注意他许久了。如今太后忙着登基要保持朝堂稳定,暂时还不会动他。但只待大局稳定,太后定然对他下手以正朝纲以儆效尤。到时,凤阁侍郎与内史一职将出现空缺。在下以为,狄公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是最合适的人选。我等到时不妨竭力保奏狄公接任此职。这样一来,朝堂格局就会向着对我们有利地方面发展。武三思失去一臂,我们却能增强力量。”

“卑职何德何能,惭愧、惭愧!”狄仁杰谦虚起来。

“潞王高见!”李昭德等人连声附合,“吐蕃使团一案让狄公之名远播宇内,太后对狄公的信任也增加不少。的确合适。刘冕暗自笑了一笑。心中暗道:政客,这就是政客。在政治上真地没有绝对地正直与邪恶,也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在座的诸位都表现得一身慷慨正气,其实何尝又不是同样干着损人利己的勾当?办了宗秦客就能提拔狄仁杰……朝堂之种,当真步步血腥。每上升一步就要踩着别人的头胪与尸体。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里就是个角斗场,你不杀人,就要被人所杀。你不提着别人的头胪庆功领赏,就要被人践踏下去粉身碎骨。政治博弈的双方就像是两头饥肠辘辘狭路相逢的野兽。要么被撕碎吞进肚子里,要么把对方撕碎吞进肚子里。^^照这样看来,大家都没资格诟病武则天如何如何凶狠残暴杀人如麻了。她不过也是这个角斗场里地一员而已。大家都想活着,都在干着同样地事情。只不过她干得出色一点就不可避免的成了众矢之的。

太平公主有点忿忿的道:“当初武承嗣犯案时,就该把武三思也一并给扳倒了。留下后窜当真无穷!”言下之意,很有点心疼和袒护自己的男人而责怪狄仁杰的意思。

狄仁杰急忙拱手来道:“公主息怒。当时地情景……实非能够如此处理。”

李昭德、魏元忠包括李贤都一起来劝太平公主:“公主不必责怪狄公。狄公办事向来持重稳妥。他如此料理必有自己地道理和主张。”

太平公主也没有胡搅蛮缠,善意地微笑对狄仁杰回了一礼:“狄公勿怪,在下心直口快向来如此,绝无怪罪地意思。”

这时候,刘冕终于拉开话匣说话了:“不去惊动武三思。是我与狄公一起商议后得出的结果。我也认为,狄公当时如此主张是很合适的。”

话的意思很明显,刘冕在为狄仁杰向太平公主解释。众人多少感觉有点惊讶的看向刘冕。虽然没有人出声来问,但眼神都在说:为什么这样?

太平公主同样疑惑的看着刘冕,还多少有点愤懑的味道:我帮你出头呢,你却给我拆台,什么意思嘛!

刘冕微然一笑说道:“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武三思都是不可以轻易惊动的。原因只有一个:太后不会允许。武承嗣已经倒台了,武家的领军人物只剩下武三思一人。太后要将武家打造成天下第一世家门阀,这个意图是显而易见地。因此,武三思的发迹倒不是因为太后真的有多喜欢他、对他寄予了多大地厚望。*****而是……她自己的政治需要。她是为了武家。”

“哦……原来如此!”太平公主恍然大悟。众人也纷纷点头应允认可。

刘冕又不吭声了。就这么闪光一现干了件画龙点睛的事情。

李贤对众人道:“言归正传。今后朝堂上会如何。我们谁都难以预料。但我们必须明确眼前的一个目标:奉迎皇帝将入主东宫。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

“我没有异议。”太平公主马上接道。

黑齿常之率先重重一抱拳:“老臣听候潞王调谴!”

其他众人也纷纷明确表态,愿意遵循这一方针来办事。

隐约之中,李贤已成了众人的领袖。

“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那便甚好。”李贤面带微笑风度翩翩,“无论如何,我大唐国祖祚涌沦落到武三思之手。今后我等戮力同心协同一致,当结为生死之盟。在座的每一个人不管是谁遇到了麻烦和问题。其他众人都请竭力相助。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