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2/3页)

区区一个宴会而已,刘冕也没往心里去。办完了千牛卫卫所的事情便径直回了家。

既然宫中要摆宴并发来了邀请,刘冕也不好缺席早朝了。第二天。他穿上武将官袍,和薛讷一起参加了早晨的朝会。薛讷和右千牛卫地另一令中郎将,代替了刘冕和明侍驾金銮殿前。刘冕则是和马敬臣等一帮儿武将一起,站在了武将班列之中,立于殿前。

武则天一身玄色青花的长袍,头戴九毓宝冠。依旧坐于龙椅珠帘后的坐榻上主持朝会。

朝会上商量的事情刘冕还挺感兴趣:关于修建明堂。

刘冕没有插言。只听一些臣子们相继发表意见。有人反对,有人赞成。反对的无非是说大唐刚刚征战连连,国库异常空虚,不宜此时兴建宫殿劳民伤财;赞成的人理由就更简单了。诸如武三思等人则是大肆夸扬太后圣德、治国有方。当建起明堂来昭告天下。

最终这件事情还是由武则天拍板敲定了下来。至于由谁来负责工程,则完全没有拿出来公议。

不用说,自然是薛怀义了。

建明堂之事,表面看来无关紧要。其实也是武则天表达政治野心地一个重要手段。按照旧有地陈制,明堂只能建在皇宫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是用来祭祀和询问百姓疾苦的地方。可是武则天却强制下令,拆除太初宫中的乾元殿,就在它的基址上修建明堂。称之为万象神宫。同时,还要铸造九鼎置于万象神宫之中。

她这么做。无非就是在向所有地朝臣与李家的皇亲国戚们公然挑衅,以显示自己称帝的决心。谁要是敢在这时候跳出来,那简直就是挺着胸膛往枪口上撞。

结果,就算是表示反对的一些臣子,也在此时乖乖的闭了嘴。裴炎在前,李家皇亲在后,还有许多被周兴来俊臣等人治死的人,都是前车之鉴。没有人再那么傻。非要做出平白的牺牲了。

建明堂的事情议完。武则天仿佛心情不错,语调也松驰轻缓了许多。悠然道:“今日予在丽日台宴请诸国使臣,凡收到了请贴地爱卿,现在就可以随予一同前往丽日台,共进午膳了---退朝!”

三品以上的朝臣留了下来,其他人则是毫无脾气地依次退了出去。武则天也信步走向一旁由金銮殿侧门退到后面歇息去了。

马敬臣凑上来抹了抹鼻子低声道:“兄弟,头一次在宫中赴宴吧?”

“是啊,怎么了?”

“没什么。”马敬臣嘿嘿一笑,“你会明白一句话的意思:美女如“少见多怪。”刘冕不屑的暗笑一声,心道我跑皇宫比跑自家厨房还勤,这还用你说?

张仁愿与黑齿常之也走了过来,各自轻松的道:“稍后酒宴,我们四人凑在一起也好有个热闹。”

“行。求之不得!”

三品以上大员,如今可是不太多。诸卫的大将军、六部尚书、一些宰相等人。大约有三四十余人鱼贯从含元殿里走出来,看到武则天的鸾驾已经摆在殿前了。稍等了片刻,武则天上了车,其余众臣则是步行跟在她的车队之后,朝丽日台走去。

稍后一行人到了宴会之地,使臣客人们自然还没有来。武则天于上座坐定,刘冕等人则是依次坐在了左旁的次席,右边地席位是留给使臣们地。每人一个餐桌矮几,都分派了一名美丽的宫娥从旁伺候添茶倒酒。马敬臣一双贼眼四下转悠,时时眼冒绿光一阵坏笑。刘冕见他那副贼样暗自好笑。

丽日台是一个圆形天坛,可能是一个经常举行国宴地地方。四方皆有龙尾道走上台来,台中开阔可以摆下无数桌几,当中还有一个比较宽广的空地,可以供歌舞助兴。就算宴请千人也会相当轻松。

无数的铁甲卫士就站在四条龙尾道上值守。洵日当头微风轻扬,的确是个好天气。四下里旌旗飘扬曲乐悠悠,显出几分喜庆气息。

刘冕看到,武则天与坐得挺近的武三思与苏良嗣时时攀谈几句,不时发出呵呵的笑声。看来她心情还挺不错。

也难怪,高宗皇帝死后由她来执政,如今却有北狄诸蛮主动谴使来唐修好,这可是件长脸的事情。再者。边疆无战事,她终于可以安心地为自己的登基之路打点了,岂不痛快。

稍待片刻后,皇宫守城将来报,说诸国使臣已到太初宫门外,请求入宫赴宴。

武则天笑逐颜开朗声道:“有请诸国使臣!”

太初宫中的钟鼓楼。敲响了震荡天地的钟鸣声。丽日台四周。九九八十一挺巨大的号角朝天吹响连绵不绝。

声势赫赫。

突厥、奚、契丹、新罗的使臣们,穿着自己民族特有地服装,从太初宫长安门入城。一行大约有六十余人,前后分成了明显地四个队伍。在大唐鸿胪寺的官员和内苑监司礼宦官的带领指引之下,排成了队列往丽日台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