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岂曰无衣(第3/3页)

断手、断脚、中箭、受疮,不一而足。有的人在轻声呻吟。有地人咬着牙一声不吭。还有的闭着眼睛一动不动,也不知是死是活。

芙玉母女和城中的妇女们也加入了军医的行列,帮着给伤员包扎伤口灌洗疮疤。黎歌不会做这些事情,于是搬着自己的琴走到了一圈伤员身边,对他们道:“我给你们弹琴听吧。或许听到琴声就不会那么痛了。”

所有伤员的眼神,都被这个清丽的小姑娘所吸引了。他们吃力地转过眼睛看着她盘腿坐了下来,将一面琴放到了膝上。

一声弦响。清脆的琴声让众人耳目一新。悠扬的曲调飘然而起,是一首军中常听的曲子《秦风*无衣》。

几名识得这首曲子的伤员情不自禁地和着曲调唱了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此时,刘冕正好骑着马走入城中。悠扬地曲调和悲壮的歌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走到那一圈帐蓬旁边。刘冕多少有点吃惊:黎歌坐在中间。身边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伤员,都在跟着一起唱歌。

也有人注意到了刘冕,想要行军礼。刘冕急忙让他免礼,示意静静的听,不要打扰众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起,然后是一个凄厉的声音:“四郎、四郎你醒醒、你醒醒啊!呜呜呜……”

众人惊诧的看过去,只见一名老兵死死抱着一个年轻的小兵,痛哭失声。已经有一些人围了过去。拉着老兵拍着他的肩膀在安慰,更有一些人跟着垂泪。

黎歌手中未停继续弹琴,眼泪却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染湿了面纱。

琴声愈见高亢,更多地伤员围了过来。许多人的神情都很木然,但是情不自禁的张口跟着唱上两句后,眼睛里就涌出了泪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歌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围到了这处帐蓬外。跟着高歌。

那歌声。仿佛就是在给刚刚死去的小兵送行。

这是一首,送给他和所有阵亡将士的镇魂曲。

刘冕朝前走出几步。围在这里的将士们自觉地朝旁边让行。那名老兵仍然固执地扑在儿子身上痛哭失声,其实他自己的左腿也被削去了一半,从膝盖以下全没了。

刘冕走到他身前,弯下腰来拍了拍他地肩膀。其余的将士们也认出了刘冕来,一起抱拳道:“刘将军。”

老兵听到这一声抬起头来,老泪纵横的抱拳行了一礼:“将军……他是我最小的儿子,今年才十七岁呀!他的三个哥哥,已经全都阵亡了!”

刘冕拍拍他的肩膀点一点头:“不用说了。你自己要保重。”说罢,刘冕伸手解下自己的战袍盖到了他死去的儿子身上,说道:“你们是好样的。你们是大唐真正的英雄。”

老兵顿时痛哭失声,高高的拱起手扑拜到地上:“谢谢将军刘冕的眉头耸动了几下,走出了人群骑上了马,也跟着唱了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许多围观的百姓和小卒也禁不住流下泪来,低低的哽咽。

歌声更大了,许多过往的将士和百姓,都跟着一起附合唱了起来。

渐渐的,从城头到城外,乃至整个代州城中,响起了这一首军歌镇魂曲----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直达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