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潜龙乘雷(第2/3页)

代州是一个中都督府,此前曾被称为燕门郡,管代、忻、蔚三州,辖下有燕门、五台十余县。是大唐东北边疆的一处重要军镇。前不久突厥犯境袭破代州后,朝廷在燕门县设下燕然道,由黑齿常之出任大总管,总督三州十县所有兵马,麾下左右鹰扬卫十万府兵正规军。

燕门县位于神都洛阳正北方一千二百里处,一路过去并无山岳大川阻隔,畅行无阻。军情如火,张仁愿下令左鹰扬卫骑兵全数轻装上阵。辎重粮草后续运来或是到了河北再作补充调配。于是一路疾行五六天就赶到了燕门县境内。

刘冕所部的先锋更是早了半日到达。暂时停驻在燕门县外七十里处等候后军主力。

连日赶路,人马多少有点困累。刘冕就令扎起临时军寨暂作歇息,派出了斥候前往燕然道大营中报讯,等候黑齿常之前来下令调谴。

稍后不久张仁愿率中军赶到,近四万人马聚集到了一起,进行一番整休。后军马敬臣率万余兵马带领数万民夫,押送粮草辎重恐怕还要些日子才能到达。

诸军埋锅造饭扎营歇息,准备明日前往燕然道大营与黑齿常之合兵一处。

张仁愿将刘冕唤到自己帐中,商议一些军事。

“天官,我军疾行军数日。赶了千里路程,已是人困马乏。”张仁愿道。“明日与大帅合兵一处后,我会请令大军休整。你意下如何?”

“若能有时间休整一下。当然最好。”刘冕道,“可是边关不比其他地方,战事随时一触即发。突厥人袭破了代州州城,离燕门县不过数十里,随时可能与我爆发冲突与战事。因此末将觉得。还是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免得到时候悴不及防。”

“嗯,有道理。”张仁愿铺展开一面地图来,指着上面说道:“从弘道元年起,突厥人就开始了频繁的侵袭我北方领土。元年二月,突厥寇定州、妫州;当年三月围单于都护府,杀司马张行师;五月寇蔚州杀刺史李思俭。从那以后。突厥人在河北一带的异常猖獗。我大唐在这里地防线也被全然撕破了。不久朝廷启用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才抵住了突厥人地侵袭。但是好景不长啊。前不久程务挺自请卸甲归田了----于是突厥人又开始作乱了。如今他们都已经到代州来摧城拔寨杀人放火了。离东都太原都只有几百里的距离。若不将其赶走,我大唐腹地都要堪忧。”

刘冕听了张仁愿这些话,心中也算是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高宗皇帝时,大唐的疆域领土达到最大超越了贞观。可是在高宗晚年时,突厥人的倔起改变了这一现状。他们非但攻破了大唐在长城以北建立的单于都护府,还把爪牙伸到了大唐本土的河北来。的确是很嚣张。怪不得武则天如此铁了心要狠狠教训一下突厥人。大概可以如此戏说一下,她一个寡妇刚刚死了老公,以前服服帖帖趴在大唐脚边的突厥人就反叛作乱了。这不是摆明了欺负她孤儿寡母么家中无人吗?这等怨气也着实是难忍。

当然,站在国家与民族的角度,受人侵略与欺辱无论如何也是要奋起反击地,任谁也咽不下这种怨气。

刘冕虽然来了大唐有几年了,可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巴州被流放,对于当今地国际形式了解并不太多。很显然,张仁愿比他知道的要多得多。此时他又道:“突厥汗国近些年来迅速崛起,阿史那骨咄录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从十七人开始壮大,逐渐统一了草原各部族,建立了一个兵强马壮地突厥汗国。不得不说,这个骨咄录的确是一代枭雄。是我大唐最强大的敌人。”

“十七人?”刘冕不禁有点惊疑。

“是的,十七人。”张仁愿皱了皱眉头,叹道:“阿史那骨咄录的祖父本是大唐单于都护府云中都督、舍利元英属部地酋长,世袭吐屯之职。大约在年前伏念死后,骨咄录率十七人出走,逐渐聚众至七百人,并占领黑沙城。他通过招集伏念亡散残部的办法,使部众增至数千人,并抄掠九姓铁勒大批羊马,从而势力逐渐强盛。现在,他已是公认的草原之王,不仅仅是九姓铁勒、突厥各部族向他俯首称臣,就连三十姓鞑靼、契丹、奚等部族也向他投诚。如今,突厥汗国几乎已经统一了北部草原,对我大唐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刘冕听得有点入神:“如此说来,这个阿史那骨咄录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张仁愿抚摸着长长地胡须悠然道:“据说骨咄录天生骁勇善战,早年便是草原出名地勇士。在建立突厥汗国的过程中,他亲历大小四十余战,每战势必身先士卒,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了草原公认地战神。他麾下的铁骑战斗力异常彪悍,帐中猛将如云。如此一个兵强马壮士气如虹的汗国,实在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只不过,突厥人虽然骁勇擅战,也并不是所战皆胜无往不利。程务挺当年就曾战胜过骨咄录,有他在北方镇守时突厥不敢南下妄为。前不久程务挺被卸去兵权回家养老,突厥人居然进行了一番庆祝,然后马上挥兵南下劫掠了。他们,这是在欺我大唐无人,仅程务挺一人可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