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谍中谍(第2/14页)

苏秦道:“小可有个小小的办法,可以确保无论事情怎么发展都对先生大大的有好处。刚才我在门外见习的时候,从某些客人的口中得知魏王曾向韩相韩冯、秦相张仪求救:‘齐国将魏国压得喘不过起来,如果你们两位再不出手相救,恐怕魏国只好倒向齐国求生存。’如此看来,先生只要确保秦、韩不发兵救魏,过不了一个月魏国坚持不住就得倒向齐国。您的政敌张仪所推行的连横政策就宣告失败。秦国害怕齐楚的威势,一定会驱逐张仪,然后主动和齐楚搞好关系,到时候您的分量就大大加重啦。”

陈轸打量了这个站在他面前摇唇鼓舌,滔滔不绝,浑身透着聪明劲的毛头小子,有点吃惊,又有点怀疑,道:“那你说说怎样才能让秦韩不发兵就魏呢?”

苏秦接着道:“韩冯劝韩国出兵肯定不会说是为了魏国,而是说韩国可以趁着反击齐国的机会向楚国夺回失地。张仪劝秦国出兵也肯定不会说是为了魏国,而是说秦国可以趁着反击齐国的机会割取楚国的土地,夺得韩国的三川。您劝楚王主动退还韩国失地,让秦国坐庄主持和平,再让楚王对秦王说:‘我们把失地归还给韩国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秦国从韩国夺取三川。’这样一来,秦国不用出兵就能得到三川,韩国不出兵就能收复失地,那他们两国就不会出兵援助魏国,最多给与精神上的鼓励和道义上的支持。魏国坚持不了多久见救兵无望便会倒向齐楚。秦韩不用出兵就得到了土地必然会领先生的情。连横政策的失败会导致张仪在秦国混不开,如果他还坚持劝秦韩援助魏国,您就可以去责备秦韩。这样张仪在秦韩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而先生您就比他强多啦!”

苏秦唾沫横飞的说了半天,陈轸脸上并没有兴奋的表情,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说得不错”,而且也没有按照苏秦的办法落实。陈轸可能觉得苏秦的建议虽然构思巧妙,但假设的成分太多,层层累积起来会造成可执行性较差。比如说一件事情由6个步骤组成,即便每个步骤的成功概率是0.9,最后的成功概率也不过是0.9×0.9×0.9×0.9×0.9×0.9=0.53。

苏秦见在齐国没有出头之日,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楚国撞击命运之门。那里的情况也不妙。楚国的政治是典型的家族政治,几个国姓家族牢牢地控制着政权,布衣之士很难有上升空间,而且物价其高,居者不易,阎王不好见,小鬼更难搪。苏秦在楚国转悠了三个月才获得一次与楚王见面的机会,最后不得不伤心的离开楚国。

苏秦在家修养了一段时间,信心恢复之后,又置办了一身行头,准备再次出门,目的地是西边的秦国。当时国际上的三大强国,苏秦走过了两强,就剩下了秦国没有去。这次出门苏秦几乎倾尽了所有家财,身上穿着黑貂做的皮衣,屁股下坐着气派的马车,车中放着百十两黄金。

秦国果然重视人才,苏秦没费劲就见到了秦昭王。按照事先打好的腹稿,苏秦对秦国的发展路线侃侃而谈,先夸秦国的地理环境优越,再捧秦国实力雄厚,接着为秦国勾勒出了一副宏伟的蓝图,然后收住话头等秦昭王兴奋地向自己问策。当时出乎苏秦的意外,秦昭王嘴角一撇,说道:“俺们秦国还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先生不远千里来到秦国,将秦国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令寡人非常感动。寡人愿意改天再聆听先生的教诲。”意思是说,苏秦啊,你走吧,我对你说的东西不敢兴趣。苏秦还不甘心,又说了一大堆废文任武平定天下的老生常谈,也没有结果。其实苏秦不知道,秦昭王不是不想干大事,是没有办法干大事。秦国的军政大权掌握在宣太后,穰候等人的手中。昭王手里没有权柄,还谈什么治天下?苏秦毕竟还是毛嫩,只顾国际间的纵横捭阖,对国内的权力斗争重视得不够。三十多年以后,另一个纵横家——范雎,就是从这个问题入手敲开了秦昭王的心扉,成就了一番事业。

秦昭王说得客气,过后就不再接见苏秦,苏秦一连上了十多封进言书,都如泥牛入海。渐渐地苏秦的盘缠用尽,黑貂皮衣也磨出了窟窿。钱和闲是谋求政途发达的基本条件,苏秦从未掌握任何谋生的手段,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和受伤的心灵踏上回家的道路。

一路上苏秦的造型比济公好不了多少,和卖炭翁当有一比,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只有破筐里的几卷竹简还能向世人表明走来得这是个知识分子。书是混饭的凭借,苏秦爱之如生命,一直也舍不得丢弃或换零花钱。纵横家们都挺有个性,苏秦再穷再累也不丢书,张仪忍辱挨打也要保护好舌头,惠施成了落水鸡也不忘装酷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