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谍中谍(第12/14页)

齐泯王又将注意力转移到攻秦上来。孟尝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想让齐泯王背叛三晋与秦国首先议和,这样就会激怒三晋,使李兑断绝与齐泯王的关系。苏秦为了配合孟尝君,便向齐泯王发回假情报,说三晋与秦国有议和的意思。与秦议和一向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齐泯王知道后,打算先行与秦国议和,但也怀疑苏秦情报的真实。在与秦国议和之前,齐泯王先放出风去,准备招象征着齐秦友好的韩聂回来为相。韩聂离开齐国后,也一直暗中活动,图谋重新回到齐国以报复苏秦。虽然齐泯王做的很小心,但还是给三晋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连李兑也开始怀疑齐泯王是不是要出卖自己。

苏秦连忙写信向燕昭王汇报情况,并让燕昭王派人盯住孟尝君和韩徐为,确保他们攻齐的志向不便。苏秦还嘱托燕昭王不要当众商量攻齐之事,一来时机不成熟,二来自己在齐国这边也很难为人。但是燕昭王似乎并不听苏秦的话,看来燕昭王对苏秦的信任也出现了问题。可是苏秦已然没有退路,他现在已经骑虎难下,只能按照原计划走下去。

这时,天气已近夏秋之交,中原大地迎来了阵阵秋雨。霏霏淫雨不但没有舒缓人们的神经,反倒组长了无尽的猜忌和怀疑。由于道路泥泞,五国大军横列在中原广大的田野上,士兵们躲在军营中,在愁闷和苦恼中打发时间。对秦的战争因气候被强制冷却下来。

苏秦突然接到齐泯王的命令,要他去赵国到李兑身边工作。苏秦领命,由大梁沿东北方向来到邯郸。苏秦一到邯郸,就提起笔来给齐泯王写信,在信中苏秦汇报了前线的军事情况,传达了奉阳君李兑对齐秦和谈的担忧,又再一次向齐泯王保证齐燕之间牢不可破的同盟关系,把燕昭王背后谋齐说成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挑拨离间。

齐泯王并不缺乏政治手腕。他放出去一个与秦国和谈的烟雾弹一下子看清了三晋的意向。这一手被后来的政治家反复使用。美国政府也是这方面的行家。比如美国想对某个国家动武,某个议员会先提出议案。如果国际舆论反对强烈,则舍车保帅,议员受点处罚拉倒。

齐泯王得知李兑的真实意图之后,马上变换手法,派苏秦向李兑解释情况。齐泯王承认考虑过与秦和谈,但把所有责任都推到魏国身上。齐泯王矢口否认打算招回韩聂为相。对于齐泯王的解释,李兑也不太相信,便打出另一张牌。孟尝君,韩徐为,燕昭王三人一直在图谋攻秦,只是由于李兑的压制,他们的计划才没有变成行动。当李兑停止对孟尝君和韩徐为的压制时,三人马上发兵进攻齐国。齐泯王何其聪明,马上明白了这一手的潜台词:李兑张口要东西了。于是派人去赵国向李兑送上小城一座。既然大家都是明白人,那事情就很好办。李兑立刻给孟尝君,韩徐为打招呼,快把军队给我拉回来。

孟尝君精心策划的这次挑拨离间,虽然产生了阶段性成果,但并没有伤及齐泯王与李兑关系的根本。孟尝君可能想不到能将齐泯王与李兑栓在一起的东西不是他所熟悉的江湖意气,而是利益。而且李兑和齐泯王都是政治斗争中的老手,不是雕虫小技就能打败的。面对误会,两人各打一手牌之后又明白了彼此的底细,利益又再次成为两人之间的胶粘剂。

李兑与齐泯王的关系修复之后,倒霉的就该是挑拨离间的人。孟尝君也只是这个阴谋的策划者,苏秦却是实实在在的执行者,李兑便怀疑上了苏秦,暗中派人监视。韩徐为攻齐本受李兑节制,李兑却说是受苏秦和燕昭王的怂恿。随后,苏秦挑拨齐赵关系的活动被李兑发觉,李兑甚至还知道苏秦在为燕昭王效忠。不过,燕国与赵国的关系还没有闹疆,齐泯王也还信任苏秦,因此李兑还不敢杀掉苏秦以谢天下,而只是软禁起苏秦使其丧失破坏功能。

苏秦百密一疏,也有失手的时候。与苏秦同台竞技的李兑,齐泯王,孟尝君都不是善茬,苏秦不可能每一步,每一招都胜人一筹,进三退两步已经不易。不过,燕国复仇计划的框架没有改变。胜券还操在苏秦手中。

软禁是一种不愁吃喝没有自由的生活。苏秦已经习惯了东奔西走,迎来送往,决策计划,开会讨论的高强度工作节奏,一下子清闲下来,颇为不适应。但,清闲也自有它的妙处,当人忙碌的时候,心像奴隶一样跟着形体奔走;当人清闲的时候,才可以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失去自由的苏秦心灵反倒活跃起来。苏秦反思着以前的失误,思索着将来的突破口。

当苏秦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复杂的心理活动时,攻秦之战终于正式启动了。夏秋之交连绵的雨季已经过去,中原大地一派秋高气爽。秋天是诗人发骚的季节,是农民收获的季节,是大雁南飞的季节,是士兵玩命的季节。秋气肃杀,兵戈启动。齐泯王听从了苏秦欲灭宋先攻秦的建议,有利益在李兑也没说的。只要齐泯王,李兑两人坚持攻秦,攻秦之事就能实现,尽管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暗想操作。五国大军向函谷关开去。秦国君臣的神经颇为紧张,前些年,孟尝君发动的攻秦之战至今仍令秦国心有余悸。如果是三晋,秦国还能抵挡一阵,加上齐国,秦国也必败无疑。但秦国也发现五国部队并不团结,便把前些年侵夺韩魏的一些土地还给韩魏,并向李兑和齐泯王祈和。韩魏得了实惠,李兑和齐泯王赢了面子。五国部队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算是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