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董卓智商不靠谱(第2/8页)

这个意思是说,即使是十恶不赦之徒,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坏人。相反,天下的坏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点:他们认为这世上坏人太多,把他们坑害了,硬栽赃给他们一个坏人的名号。

所以在董卓的心里,断无可能认为自己是坏人。他为国征战一生,血染沙场,居然是坏人。朝堂上那些白胡子,将皇帝撵出皇宫,星夜追杀,居然是好人,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所以当时董卓心里,想的只能是打击坏人,重振朝纲。但朝堂之上挤满了坏人,怎么个打击法,才能够显出效果来呢?

董卓茶不思,饭不想,深入的研究这个问题。

他终于发现,坏人如此之多,是因为何太后生的这个少帝刘辨脑子有问题。这个皇帝脑壳不够用,见坏人就加官晋爵,见到象董卓这样的忠义之士,就往城外撵。朝堂上之所以坏人扎堆,皆是因为皇帝太昏庸的缘故。

要想给祸乱国家的奸人以重创,最根本的法子是:将皇帝撤职,换一个明白人来,这样坏人们就无计可施了。

说到撤换皇帝,这可是桩大事,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为过。稍不留神,那可就身败名裂,前功尽弃。

董卓站了起来,夜风吹拂着他的白发,心中激潮翻涌。

他想:与社稷的安危,国家的福祉而言,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3.霉摧的杀猪妹】

下了决心之后,董卓把袁绍叫来,吩咐道:“小袁啊,听人说你是个爱国青年,爱国是好事啊。可你既然爱国,就应该弄清楚你爱的到底是国,还是爱暗中掌握了权力的坏人。前段时间你追杀皇帝至小平津,可见你爱国爱出了问题。如果你真的爱国,至于让皇帝逃离出京吗?所以呢,为了揪出深藏在朝廷中的坏人,就必须先换个明白皇帝,皇帝明白事理,坏人也就无可遁形,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袁绍道:“老董,皇帝才刚刚即位没几天,又没干什么坏事。你想撤换了他,只怕常委会通不过。”

董卓大声道:“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个乳臭未干的小东西,敢跟我这么说话,你就不怕我追究你保护皇帝不利的责任吗?”

袁绍道:“……老董你别发火,你让我回去开个常委会讨论一下……”

董卓道:“你们以前讨论的还少吗?讨论过来讨论过去,把个皇帝讨论得出宫逃亡了。明白告诉你,刘家这个根苗,基因突变了,变异了,变质了,不能再留下来。”

袁绍腾的一声跳了起来,大声说:“老董,你少跟老子牛,这天底下的牛人,多了去了。”

说完,袁绍横刀在手,大步离开了。

董卓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摇头道:“我敢打睹,姓袁的这一家,铁定有坏人,没有才是怪事。”

袁绍星夜逃走,董卓发布海捕文书捉拿,同时召集百官开会,决议废立天子之事。百官们象征性的反抗了一下,就乖乖的跟在董卓后面,来到了祟德前殿,大声道:“那个杀猪妹……不是,何太后赶紧出来,快点在诏书上签字。”

何太后哭哭啼啼的出来了,这霉摧的杀猪妹,宫禁之乱,他大哥何进被太监杀掉,二哥何苗却被士大夫杀掉,理由是何苗跟太监关系好。她的母亲兴氏,还有妹妹都被人杀了。现在她才知道,权力富贵,是要拿性命来换的。

何太后哭道:“董老,你是国家倚仗的重臣,怎么会做出废我儿子的事情来呢?可怜我们何家,就只剩下我们母子了……”

董卓摇头道:“杀猪妹,不是我倚老卖老批评你,你就不该跑出杀猪房,来这朝廷上添乱。你说这朝堂之上,是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你个杀猪妹跟着瞎掺合什么?快点在诏书上签字,你也好回去杀猪。”

何太后大哭,在诏书上签了字,她儿子的皇帝之位,就这样被废掉了。

被何太后鸩杀的美人王氏之子,9岁的陈留王刘协幸福的走上了龙椅。他坐下来,眼角含泪,低声说:“妈妈,你还记得那顶草帽吗……”汉献帝刘协思念被鸩杀的母亲,写了《追德赋》与《令仪颂》两篇文章,以此缅怀。

献帝怀念过母亲之后,董卓上前,问:“陛下,知道咋个治理国家吧?”

汉献帝答:“知道的,治理国家,就是把自己的亲戚全都封官加爵,我年幼时母亲就被杀猪妹何老太太鸩杀了,只记得有个舅舅叫王斌,董爱卿,你能不能帮我把舅舅找到?”

“嘿,这小东西……”董卓命人去找献帝的舅舅。还真找到了,舅舅王斌被拜为奉东都尉,后来是执金吾。后来王斌死了,他的儿子王端继续执金吾。王何两家,宫中斗法,王家先输后嬴,何家先嬴后输,这是许多史家都关注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