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杀猪仔传奇(第4/8页)

此外还有一位士大夫张俭,他在路上遇到了大宦官候揽的母亲,就不由分说,将那悲摧的老太婆宰杀了。然后又一不作,二不休,索性带人冲入候揽家中,将候家满门老小,一百多人统统杀掉,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灭门血案。

事发之后,张俭弃官逃亡,途中遇到人家,就上前叩门求宿。所以后人有诗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这里望门投止,说的就是张俭见门就敲。留宿张俭的人家,都因为官府的缉捕而遭受到了连累,这其中最悲摧的,就是孔融的哥哥,孔褒。

“融四岁,能让梨……”这是《新三字经》中讲的故事,说小孔融四岁的时候,吃梨的时候专挑小的,将大的让给别人。那么,孔融让梨,大梨让给了谁呢?

让给了他的哥哥,孔褒。

悲摧的孔褒孔大哥,就因为贪嘴吃了个大梨,结果被弟弟孔融骗去了一条命。

话说士大夫张俭,杀了大宦官候揽全家老幼之后,一径逃亡到了曲阜孔家,上前敲门。开门的是刚刚9岁的小孔融,小孔融让张俭进去,收容了他。

不久事发,官府来追究责任,说:“虽然门是小孔融开的,可是他年纪小,不具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嗯,那个谁,他大哥孔褒,不是已经16岁了吗?他以前吃过小孔融让的大梨吧?那就这样好了,这件事就算在孔褒身上吧。”……于是孔褒,莫名其妙的被官府拖出去,砍了脑壳。

这就是孔融让梨的后续故事。

眨眼工夫,小孔融也长大了,出任了北海国相,也成为了士大夫。有一天他为父亲举办丧事,要求当地的群众都必须出来哭,死的又不是大家的爹,所以群众们被迫来了,却哭不出声来。猜猜孔融干了什么?

孔融杀掉了一个在他父亲墓前哭泣的人,罪名是不够悲痛。

基本上来说,这就是士大夫的风格和德性。单以人性而论,他们绝不比太监更善良,反而在邪恶上别出心裁,富有创意。

杀猪仔何进,之所以要打掉太监集团,并非是因为太监干了什么坏事。目的只有一个,推御罪名。

推御什么罪名?

公元184年,郎中张钧上表弹劾十常侍,指控黄巾民变,都是因为十常侍所引发的。只要杀掉十常侍以谢天下,天下就太平了。

【5.托了太监的福】

士大夫们需要一只替罪羔羊,以推御自己治国无能的责任,所以他们盯上了太监。此外他们更想从太监手中夺回权力,所以双方的冲突,愈发激烈而不可控。

而大将军何进,每天在朝堂上与士大夫们相处,威风凛凛的拿着杀猪刀摆谱。士大夫发现这个杀猪仔脑筋不够用,就纷纷给他上眼药,忽悠他杀掉十常侍。

何进起初应该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家里四个孩子,他是老大,二弟何苗与太监们关系友善。大妹就是何皇后,获得过太监们的帮助才保住皇后之位。何进还有个小妹子,嫁给了大太监张让的儿子做媳妇。细说起来,杀猪仔何进之所以能混进士大夫堆里人模狗样,是托了太监们的福。

总之,何进跟太监们是一家,没理由在家里轮刀子乱砍乱杀。

饶是大将军何进与太监们血肉相连的亲情,也奈不得他身边人精太多,如曹操,如袁绍,这些刚刚成长起来的盖世枭雄,都是心智过人之辈。这些心术不正的怪人,天天琢磨着弄乱这个国家,好捞一票。以何进那杀猪仔的脑壳,如何对付得了?

曹操袁绍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就轮番来给杀猪仔何进上眼药:“杀猪的……不是,我是说大将军,动手吧,动手杀掉太监们,你的名气可就大了,这是多么难得的好机会啊。错过了这个村,让别人抢先动手杀光了太监,大将军你就再也找不到这个店了……”

诸如此类,总之是忽悠个不停。

三忽悠两忽悠,脑子不够用的何进,就上了套。他忘了所谓的杀太监,就是被士大夫们忽悠来杀他们自己家人。上套的何进懵懂不知,就迷迷糊糊进宫,找母亲兴氏,妹妹何太后商量。

何太后……现在汉灵帝已经死了,继位的就是何氏生下来的儿子,少帝刘辨。所以何皇后就晋格升为皇太后了。

杀猪仔何进说:“娘,弟弟妹妹们,我已经决定了,立即引兵入宫,将宫里的太监们,杀个干干净净!”

“杀光太监?你有没有搞错?”母亲兴氏诧异的道:“皇宫之所以是皇宫,不是皇帝有什么天大的本事,而是有一群卵袋被割除了的太监们保护着他。太监们是再也不可能回到正常世界的,只有在宫中才安全。皇帝也一样,你看你的外甥皇帝,才多大点岁数?你如果把太监杀光了,你侄子他还是皇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