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天下(第5/12页)

但接下来,项羽的本相终于暴露了。

有个儒者韩生,主动投靠项羽,建议说:“关中土地肥沃,山河险阻,是称霸的基业之地,建议以后驻扎在这里,行秦国之故事,内敛自强,吞并四方,再成帝王之业——这条计策,最开始有人献与刘邦,刘邦欣然接受了,只是最终未能守住函谷关,所以这条策略的受益人,很可能就是项羽了。”

没承想,项羽回答了一句:“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意思是说,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活得很拉风,很有派头,让人天天围绕着你,看着你羡慕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所以人生富贵发达了,就要回返家乡,在乡亲四邻面前抖一抖。不这样的话,就好比穿着华丽的衣裳走夜路,没人看到你的荣耀,活着又有什么劲?

项羽的话,把韩生惊呆了,出门对人说:“都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不错。”

有人把这句话告诉了项羽,项羽怒不可遏,立即把韩生抓回来,放在大锅里,活活煮死了。

把人活活煮死,那要多么深的仇恨,才能下得了狠手。韩生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项羽又为什么如此愤怒?

韩生的话,正说到了项羽的痛处。所谓沐猴而冠,是说项羽的智力发育,不过是只长臂猿大猩猩的水平,远未进化到智能阶段。原始人不能理解抽象的事物,只能作具象思考。就是说项羽无法对人类的智慧、思想产生感觉,他只能够接受具体的事物,所以他的人生成功,必须靠观众的羡慕才能够体现出来。如果没有别人的认可,他就无法肯定自己,就会陷入极度的痛苦。

最了解自己的人,莫过于自己。项羽是知道自己的智力缺陷的,思考让他痛苦,他渴望着一种暴力的公正规则,暴力规则简单明了,比的只是谁胳膊更粗,力气更大,不需要动脑子。潜意识之中,项羽是知道这个的,却无法修正自我,所以他选择逃避,离这个话题越远越好,一旦触碰到这个话题,他就会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就会发作起来。

所以听到韩生的评价,项羽就爆发了,把韩生抓住,扔进大锅里咕嘟咕嘟煮了。他希望的是,煮熟了韩生,从此就再也没有这个问题了,就远离痛苦,永远快乐了。

刘邦心里很清楚,项羽注定不是他的对手。

十八路反王

在咸阳这边玩得差不多,项羽就派人向楚怀王报告,实际上是暗示楚怀王封自己为王。

不料楚怀王却说:“按既定方针办。”

楚怀王仍然信守当初的约定,坚持按合同办事,先入关者,王也。就是说,最先攻入咸阳的人,是为诸侯之首,有权力大封天下。这有点类似于封神榜,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夺取天下之后,就悬榜封神。

项羽希望楚怀王把封神权赋予他,虽然先入关的是刘邦,可刘邦是自己的小弟,小弟先入关,就是自己先入关。难道刘邦入关,是他自己先走进去的吗?肯定也是兄弟冲杀在前面,他在后面背着手,晃悠晃悠走进去。

没人说先入关的是刘邦小弟,而不是刘邦。为什么却有人说先入关的不是项羽,而是项羽小弟呢?

什么世道?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遭遇如此不公正的待遇,项羽都快要气疯了。他召集手下诸将,开会讨论这件事。会议上他说:“那个谁,那个放牛娃,就是那个楚怀王,他是怎么成的楚怀王?是我们项家把他推上去的。推翻暴秦,他可曾有一点点的功劳?他没有,他连个屁功劳都没有!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局面,是因为我和你们,披坚执锐,风餐露宿,在荒地里激战了三年之久。消灭秦国,平定天下,是我和你们大家的功劳呀。”

众将齐声道:“然!”

获得了大家的支持,项羽忽然间又心软了,说:“虽然楚怀王没有一点功劳,但苦劳……他苦劳再多,能有放牛的时候苦吗?不管怎么说吧,好歹大家共事一场,我的意思,还是要封他为王。”

众将齐声道:“然!”

但等到项羽着手封王的时候,心里还是别扭万分,纠结不已。再怎么说,楚怀王也是自己的老领导,大家都封王,楚怀王怎么也得称帝。不让楚怀王称帝,太没道理。

最终楚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意思是起义军的皇帝。项羽发布命令说:“古代称帝的,拥有土地千里,一定要居于上游。于是命义帝搬家去江南,以郴县为国都。”

就这样,先入关者虽然是刘邦,但最后获得封神权的,还是靠实力。论实力无人可与项羽相比,欲自王,先王诸将相,所以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九郡地方,定都彭城后。他当仁不让,义不容辞地封了天下十八路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