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宣宗和懿宗:群氓的盛宴(第2/6页)

26岁:甘露事件爆发,文宗李昂勾结大臣,欲谋刺朝廷最高领导宦官仇士良,计未成,京师数千人死

31岁:侄子皇帝文宗李昂死,侄子李炎登基,是为武宗

36岁:会昌法难,武宗灭佛

37岁:侄子皇帝服仙丹卒,临死前立其为皇太叔

37岁:登基为帝,处死道士赵归真,另拜道士刘玄靖为师

38岁:大诗人白居易死,哀悼曰: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39岁:怀疑太皇太后郭氏有可能参与了谋害宪宗皇帝的阴谋,冷处理。太皇太后说不清楚,就想跳楼明志,被人拦下,回房后神秘死亡

41岁:沙州张义潮驱逐吐蕃将领,重返大唐,向大唐效忠

42岁:万寿公主的小叔子患病,而公主却去看戏,遭到李忱责骂

44岁:舅舅郑光的家人犯法,代为求情,京兆尹韦澳一口回绝。宣宗羞愧,曰:阻挠了你的执法,不好意思……韦澳果然不好意思,改死罪为鞭挞

46岁:醴泉百姓祈祷县令留任,宣宗知其贤,提拔为刺史

50岁:丹药发作,卒。死前遗诏:立三子夔王李滋为帝

这份简历,可以让我们对宣宗的智商有一个粗略的评估。毫无疑问,他并非是智商不高,也不是智商太高,他的智商不高也不低,介于愚和蠢之间。

宣宗的思维就像是一张划破了的唱片,钻针总是在固定的磁道上转圈,重复的总是同一个声道。总而言之,他的思维陷入一个死循环,也就是俗话说的钻牛角尖,自己拔不出来,别人也没办法拔。这样的人生有时候会在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面前突然醒悟,但更多的情况,是像宣宗这样,思维一辈子绕着心里的怨咒打转,到死也摆脱不开。

那么,让宣宗执念不忘的思维,到底是什么?

是他对人的仇恨。

3.积蕴于子宫中的仇恨

可以确信的是,从宣宗的母亲开始,就对这个皇朝怀有刻骨的仇恨。不管郑氏的前夫对她到底如何,好歹还是个小妾。可是她以犯人入宫,从此就成了黑五类分子,只能低头劳动改造,乱说乱动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郑氏的心中必然对这个皇宫深恶痛绝。

这种仇恨,通过母亲的内分泌腺体,丝丝缕缕地渗入到了宣宗的基因之中。他生下来不说话,那是因为他没说话的资格。尽管他是皇子,却仍然不过是异类,如果不是太监们见义勇为,帮了他一把的话,那么他注定了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宣宗知恩图报,施政伊始,即向前者武宗的重臣宰相李德裕下刀。

李德裕傻眼了,他这正好端端地干着活,谁料到皇帝过来修理他。他被贬,被逐,从正一品大员直降为八品以下的崖州司户。朝臣大骇,赋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而《旧唐书》则对这件事痛心疾首,叹息曰:功成北阙,骨葬南溟。呜呼烟阁,谁上丹青。

搞死名臣李德裕,下一个就是郭皇后。

这个郭皇后,就是升平公主和郭暧的女儿了。她既是宪宗的姑姑,同时又是宪宗的妻子,但是她和宣宗没丝毫干系。宣宗自己的母亲郑氏,是以前的黑五类,所以宣宗要替自己的母亲平反,同时还要狠狠打击以郭氏为首的反皇帝集团。

史书上说,宫里的斗争异常激烈,郭氏郁闷,就登上高楼,扬言跳楼自杀宣宗急忙赶来劝说,好说歹说请郭氏进屋,不久宣宗一个人出来,兴奋地宣布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郭老太太刚才病死了——所有的史家都在暗示,是宣宗弄死了郭太后,至于弄死的法子,那就不好猜测了。

打掉郭太后之后,宣宗开始实施仁政,主要是对贪官污吏行仁,举凡贪官伤害或是杀害了老百姓者,均可大赦。朝臣为此和宣宗吵得不亦乐乎,可是宣宗反问朝臣:难道实施仁政不好吗?不实施仁政,难道还实施恶政吗?

朝臣不敢要求宣宗实施恶政,只好任由他大赦贪官。

按说宣宗这么个恶搞法,理应是昏君百分百。可是人家运气好,恰好河湟地区吐蕃大乱,遂有沙州人张义潮率江湖黑道兄弟喧闹于州门,好一阵大砍大杀,直杀得吐蕃人落荒而走,张义潮随后上表称臣。于是河湟之地尽归大唐。这项功劳尽管跟宣宗没半点关系,但毕竟是在宣宗领导下取得的,所以呢,顺理成章,他就获得了宣宗这么个荣誉称号。

史书上说,宣宗对上一任皇帝武宗深恶痛绝。凡是武宗支持的,宣宗必然要反对;反是武宗反对的,宣宗必然要支持。武宗让僧尼下岗,宣宗则繁荣寺庙,武宗大战太监,宣宗则支持太监,武宗打击藩镇,宣宗则任藩镇削弱大唐——只有一桩事,宣宗和武宗取得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