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革命大盛宴(第12/24页)

马献廷的话还未说完,早被李烈钧轮起一把刀,就见雪亮的刀刃划过优美的弧线,扑通一声,马献廷已经被劈得半死不活,萎顿于地。

……余怒批其颊,彼乃大肆咆哮,余即抽旁立宪兵所佩大刀劈之,因余曾习双手剑,具有腕力,一刀劈去,马即血肉溅飞而仆倒于地矣……

摘自李烈钧:《我在辛亥革命时期》

砍倒倒霉的马献廷之后,李烈钧立即命令一边的宪兵,对此人进行搜身。结果搜出了马献廷与江西巡抚冯汝骙的往来信件。信中的语句,多有反对革命的意思,于是李烈钧断定:马献廷,乃巡抚冯汝骙派来的奸细是也。

但实际上,江西巡抚马汝骙,与山西陆巡抚,云贵总督李经羲等一样,都是人品憨厚,善良忠直的官员——却是作怪,不是说晚清腐败透顶,无官不贪,无吏不赃吗?怎么革命党所遇到的,竟是清一色的好官呢?

这是因为,官无好坏,人无善恶。所有的人,不管你是当官还是百姓,在人性的表现上并无区别,每个人都希望多获得一点利益,同样也希望获得一个好名声。同时每个人都是经济人,通过计算做事的成本,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在权力一统,民间力量惨遭压抑的时代。这时候的官员只需要对上位负责,不需要对百姓负责,伤害百姓时需要付出的成本极低,而获得的利益却极大,这时候的有权有势者就会流露出人性中的邪恶一面。

相反,在晚清这个时代,皇纲失坠,党人四起,再加上朝廷拼命想挽回颓局,更愿意狠狠惩治贪官以取悦民众。这时候如果官员们再敢贪污,明显是缺心眼的表现,不唯是朝廷不会放过你,革命党也会挑选你作为刺杀的重点目标,以赢取革命的道义资源。所以这时候,再做贪官,成本支出就会极高,划不来了。

总之,权力才是滋生贪官污吏的温床。越是权力头独大,十面谀歌,明君盛世的时候,越是做贪官成本低的时代,越是老百姓蹈死无路的时候。反之,越是民众四起,民权滥觞的时代——许多人在这种时候就不敢贪了。

但这并不是说,晚清时代的官员个个是清官,是好官,任何时候都少不了贪官。只不过,最早革命爆发之地,其官员多半是温厚善良,息事宁人型的——徜若是坏官,革命党就很难形成力量,只是因为官员厚道,所以革命党才会在这些地方扎了堆,最后引爆革命。

有关江西巡抚冯汝骙的人品,我们说了不算,李烈钧做为当事人,说了才作数:

……先后纠合二三营同志及省垣各学堂优秀学生,加入同盟会达数百人,余更施以精神教育及超距训练,生气勃勃,见者惊异。冯汝骙得商德全之报,忌之甚,余去职后,防闲愈严……

瞧瞧,李烈钧在冯汝骙的眼皮子底下,硬是发展了数百名同盟会,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让这么多的乱党在自己的地盘活动,如果不是冯汝骙能力太差,那就是人品的问题了。

答案到底是哪个呢?

我们很快就会知道——搜出马献廷与巡抚冯汝骙的来往书信后,李烈钧立即打电话给大都督马毓宝,请示办法。

猜猜马大都督是如何回答的?

马毓宝回答说:

总参谋长之意如何便如何,请代行一切可也。

看看这个回答,可怜的大都督马毓宝,他压根就不敢招惹革命党——又或者,他压根就不敢招惹李烈钧。

于是李烈钧将砍得半死的马献廷拖了出动,交给军法处判决并正法。

【13.抢女人犯军纪者枪决】

马献廷乱翻文件,因此被指控为奸细,由宪兵司令廖伯琅亲自负责执行。

枪毙一个小小的马献廷,宪兵司令竟然亲自执行,这可以表明为一种决不会误读的政治态度——大家都在努力表现,向革命党李烈钧靠拢。

表现最积极的,应该是金鸡坡炮台司令徐公度,他在马献廷被枪毙后,就立即冲入马家,将马献廷家里的女眷全部拖出来,认真仔细的检查过身体,挑了两个最美貌的,也不知是马献廷的女儿还是什么人,将两名美貌女人带回自己家,幸福的享受起革命成果来。

副官得知后,悄悄的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李烈钧:革命了,炮台司令徐公度把马献廷家里最漂亮的女人给革命了。只是马家的女人太少,不够大家一块革的,要不要……嗯,再想办法多找出几个奸细来?

当时李烈钧一听就急了,心说这是哪跟哪儿啊,革命也没这么个革法的,革命是……当即一拍桌子:徐公度如此行为,属于干犯军纪,理应……处决!

副官听了后,立即跑去找炮台司令徐公度,说:李总参谋长说了,你这么个搞法不对,属于干犯军纪,要枪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