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3页)

“渴吗?喝一点?”

温行侧过脸“不用……”

叶酌完全不听,直接一把塞进他手里“景城的时候不吃算了,你现在动不了灵力也能不吃饭吗?要是病了,我这个小胳膊小腿的,真的没办法背你走到江川啊。”

他说着小胳膊小腿,温行视线便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他挽起袖子露出的一节小臂上,仙君虽然天天嘴上叫着手无缚鸡之力,其实肌肉线条还是匀称漂亮的,能看见两根轻微凸起的血管,往下看,手腕出骨骼结构分明,修长的指尖上还留有剑茧,就是他生的过于白了,像是从没晒过太阳的公子哥,这才平添了两分文质彬彬的弱气。

温行大概从未见过有人这样衣衫不整,他似乎想说些什么,最终烫着了一般,有些仓促的低下头。

他低头捧着的小竹筒,里头是嫩黄色的汤水,浮着两片形状整齐的蘑菇,还有一柄竹子削成的小勺子,削的光滑圆润,形状整齐,看着像是行家做的。

叶酌换了个坐姿“尝尝,淡吗?好在我出来的时候带了盐,不然蘑菇就不鲜了。”

这盐还是在白狱炖蘑菇汤时买的,叶酌一直有随身带调料的习惯,做仙君的时候他就喜欢到处跑,后来没了诸多俗务,就更喜欢在名山大川里到处乱窜,指不定就遇上什么山间奇珍。叶酌一向觉着这个时候没有调料,就辜负了青山宴请的美意了。

——当然若是大山有灵,看见叶酌有什么炖什么,到底是美意还是跳起来骂娘,那就不是仙君可以掌握的了。

其实若非事出突然,平常搬家游历的时候仙君还带着锅碗瓢盆,现在无法那么讲究,叶酌依旧没改掉他事儿逼上身的纨绔习气,比如现在,盛个汤而已,连竹筒也要找最好的,一般的竹子他还显丑,非要找纹路干净细腻,色泽清亮的竹筒当器具,

温行盯着那个青绿色小筒出神了一会儿,还是在叶酌催促他赶快喝的声音里垂下眼睫,拿起勺子,他的动作略有些别扭,想来轻微的动作也会拉扯到经脉,还是有些疼的。

叶酌又盛了一筒,见他喝了,就笑眯眯的看着温行“长老,你还记得在白狱里我说了什么吗?我这个人气运一向不错,总能心想事成,我说仪山的蘑菇格外鲜,要请你吃仪山的蘑菇,你还骂我胡言乱语,结果一番波折,你还是喝到了。”

他问“鲜吗?”

温行垂下眸子。

叶酌追问“到底好不好吃?”

温行捏着木勺,整整齐齐的衣衫掩住半红的脖子,扭过头不说话了。

索性叶酌也不介意,他又喝了一口,自顾自道”蘑菇这东西,唯有刚从山上摘下来时味道最好,也不需要什么酱料,不然口感就显老。现在虽然是初秋,但山下的气候已经回暖了,不容易吃着新鲜的,还真是难得有一次口福。”

温行还是不接他的话茬,双手捧着小竹筒,他略垂着眼,睫毛扫下一片阴影。

叶酌一直嫌他沉默寡言,觉着这种闷着什么都不说的小孩又麻烦又难养,明明修为极高,却很容易在人情客往上吃亏。毕竟不会撒娇不会抱怨,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的人总是看着比那些常常抱怨的看着好欺负。他既然自认为顶着个师傅的头衔,就老是想把温行这个坏毛病纠正过来,想方设法叫他多开口说话。

于是叶酌没话找话”你们修仙之人,大概都辟谷了,是不是不会注意到季节更替,时令变迁?”

提到修仙求道,温行终于肯正眼看他,只道“求道不问寒暑。”

——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规范的,就刻在崇宁仙君传的第八章 第十页,没有一个师傅能挑出错误的回答。

当然,前提是这个师傅并不是崇宁仙君本人。

叶酌心道“嘿这倒霉孩子,又拿本仙君说的话来敷衍我。”

于是他装模做样的叹了口气,“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你这么年轻,就修仙修的心无旁骛,不去体会一把人间的雪月风花,那么多好看的好玩的不去见见,我觉着有些可惜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往火堆里丢了两把竹子,好叫火烧的更旺一些。这些竹子其实并不是很好的烧火材料,外头没烧焦的那部分已经给蒸出了汗,正是蒸汗青的好时候,若是现在捡出来,说不定可以做上两卷书册。

仙君一脚把可以预备作书册竹子踢进火堆。

塔灵看看温行,又看看他家仙君,深深觉着奇妙,叶酌这种焚琴煮鹤,漫山遍野烤山鸡抓鸟的庸人,居然也好意思和别人家欺霜塞雪,衣襟袖底都带着雪松香气的长老说风花雪月?

事实证明,仙君不但能掰扯风花雪月,还非常有没话找话的天赋,温行小口的喝完了这一碗,叶酌就顺手又给他递了一碗“没有饭吃,多喝点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