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惊破奇议(第3/5页)

关中平原是一马平川之地,如今因为政治军事原因人为地割裂成东西两部分,饶是如此,要想真正割裂东西之间的民间交流也十分困难,所以王仁裕能轻而易举地拿到老家的家书。这时冯道的意见,则是要让关中的边境管束得更宽易,以方便东西的文化交流,这对天策来说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毫无困难,当下范质点了点头。

冯道又说道:“孝者,小者奉养,其次不辱,至大之孝,在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于以天下养。张龙骧既以痛失怙恃,则当显祖。因此你必须要设法知道张龙骧之祖源。你说张龙骧梦中呢喃,是河北、山东口音?”

范质道:“是。”

“既如此,当从此处有所突破。”冯道:“张龙骧久在西域,或不知宗族之重。但你既为其臣宰,当细思之,从一切可能之细节,考其族源所在。既得天下,若不尊亲,何以明孝!”

范质道:“是!”

冯道又道:“仁、孝之外,在于崇儒。”

提到这一点,范质便忍不住双眉蹙起。

在秦州的国人会议上,张迈就已经公开宣布,天策大唐要建立的将是一个尚武之国!虽然张迈也并未反儒,然而要让他旗帜鲜明地崇儒,范质觉得,或许张迈会觉得没有必要。至少,他没有把握能说动张迈。

冯道只是看了他一眼,便似乎知道了他的心思,问道:“我听说张龙骧提倡尚武,你可死在担心此事?”

“不错。”

冯道微微笑了起来,道:“糊涂!张龙骧虽然尚武,但他尚武,与我们的崇儒,根本就没冲突!”

范质有些愕然起来,在整个中原知识群体中,他也算顶级的智者了,但在有些问题上,现在的他终究还没冯道的目光来得老辣,来得透彻,所以一番深谈之后,当范质渐渐卸下防范,他和冯道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如师生。

冯道说道:“儒,并不只是修文。初始之儒,本是文武共举。儒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文学居末而已。

德行者,其道德品行,能为世人之表范,张迈及安西旧部,行事堂堂正正,万里横行而至今日,几乎未有真正可以诟病之处,其君臣之德行,龙骧之刚,鹰扬之勇,石拔之猛,奚胜之烈,郑渭虽商家子而能廉,薛复虽域外人而能义!这才是其扫平四方之最坚基石所在!而其中,以张龙骧为人君者的表率最重!

言语者,使适四方,而利于国者,乱世之中,尤为重要!曹元忠非亲非勇,能得重用者在此!

政事者,有内政,有外政。内政治国,外政用武!《论语》所载,政事科冉有、子路二人,就是一内一外,比之天策,内则郑渭,外则鹰扬,你想想,如今在张龙骧身边最受重用的,是否就是这两个人?

至于文学者,《论语》中所言文学,非今日单指诗词歌赋之狭义文学,乃概言通晓诗书礼仪先贤文献之人,即今日俗谓之文人,孔门四科,仅居其末!汝与之道济在天策之地位,类似于此。

第一类人才,既能务虚,亦能务实,二、三类之人才,则能务实,此三类子谓之‘先进’。最后一类,为务虚之人才,子谓之‘后进’。孔子早有明言,若他要用人,必选先进!则张龙骧用人之标准,与孔子何异?”

这一番话,说得范质有些愣了,冯道说的这些典故他全都知道而且烂熟于心,但在张迈阐述文武之道时,却从来没有将这些与张迈的主张联系起来,换言之,就是范质没能用儒家的学术去把张迈的政治主张武装起来。

冯道继续说道:“吾儒之始也,本崇先进。便是战国诸明君,谁不如此?降至于汉唐,凡盛世之君,也莫不如此!

前汉文政则萧何张良,武政则韩信卫霍,言语则陈平苏武——皆受大重用之人。桑弘羊也是商家子,照样执掌权柄,学问渊博如东方朔司马相如,养之若倡优尔!叔孙通亦不过一礼乐之教官,何得与三杰比肩?

李唐文政则房杜,武政则二李,至若欧阳询虞世南等辈,才名虽盛,能见用否?李杜诗篇,韩愈文章,皆旷绝千古,哪个入得了中枢、执得了权柄?使得先进掌权,才是国家之幸!若授后进文人以柄,那是乱国之道!尔等不明先圣真学问,就在秦州与张龙骧大辩文武之道,幸亏张龙骧是天授之才,虽不读书,而所行能暗合先圣要旨,否则国家天下就被尔等误尽了!”

范质听到这里,已经几乎有些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作为文人的魁首,刚才被自己尊为“文宗国老”的冯道,会对张迈的主张接受到这种程度!

范质道:“虽然如此,但中原文人,未必能有冯老这般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