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大会战前夕(第4/5页)

契丹虽然清野,终究不可能将数百平方里弄得寸草不生,因此柴荣又吩咐:有水源便占据,有草地就牧马,敌来则退,呼应周围兵马组织起优势兵力再作反击,视敌人来势,敌有十骑,则组织五十骑反击,敌有百骑,则组织五百骑反击,敌有千骑,则由中军人马亲自反击。

他自接得杨易帅令,一直到挺进至上京城附近,契丹都没有派出过千骑以上规模进行拦截,因此一路上虽有小波折,却基本没什么大障碍,五日后便军驻云门山。

这一路柴荣虽未取得多少炫目的战绩,但不知不觉间却让天策唐军重新居于主动进攻的位置上了。

……

杨易在后方听说之后,心为之一放,跟着又忍不住对丁寒山叹息道:“此子前途不可限量。郭威虎父,此子不负乃父威名!我安西众将,可不知有没有这般出色的后人了。”

鹰扬军的一切运作早已上了轨道,杨易在今年开春之后身体也越发好了起来,这时亲率百骑,带了李膑、耶律阮、丁寒山,径到云门山来。

柴荣听说杨易亲至,吓了一跳。

杨易也不入营,让柴荣点了些人马,就随自己去踩踏观敌。

唐军和辽军已有过一次大战,契丹防务的大体形势杨易已有了解,这时欺近前去,直接就看其中几个关键处——有一些细节,看手下呈上来的地图和比划描述,终究不如亲眼一看来得实切!

上京城处于潢水流域,却不在潢水主河道的河畔,而是位于狼河河畔,那狼河是西北、东南走向,有时候是向南汇入潢水,有时候则是转而向东在沙漠中干涸,狼河又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支流白音河,上京城就位于白音河汇入狼河处。

杨易绕到上京城正北偏东狼河上游处眺望,从这里一看,契丹的侧面尽收眼底。

杨易回顾李膑道:“这是什么布局?”

李膑双腿残废,平时坐车,但经过多年训练的他也能够骑马,只要有人把他扶上马去,他策马奔腾起来并不比健全的人差。

这时综合各方面送上来的情报以及眼前局势,李膑说道:“这是锥行阵,又叫牡阵。就像一个锥子一样,从最前方的一点向左后、右后两翼延展,前锋如锥,锥尖就是上京城,上京城后面的军营沿着东北、西南布置,形成两翼——这是《孙膑兵法》所列十阵之一。契丹这个布置,和孙膑所记载的古法有所不同,可能是契丹人自己总结出来的阵法,但和锥行阵差相仿佛。”

杨易点了点头,战争是一种普世艺术,汉民族祖先能想出来的作战方略,其它民族未必想不出来。

李膑又道:“此阵前小后大、前尖如锥,则其最精锐的部队必在最前方——也就是上京城。而两翼亦必然是强军。古人云:尖不锐则不能突入,翼无锋则不能裂敌。前尖的作用是突破敌人,两翼的作用是割裂敌人。这本是骑兵战阵,曹操虎豹骑最喜此阵。但契丹用在此处,是示意将与我军一决!《孙膑兵法》十阵篇有云: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这一看就知道不是防守的阵势——可惜郭漳学问不够,他若有师庸将军的三分学养,就能看出契丹人的决绝之意,就不至于贸然入城了。”

柴荣在旁边听着,眼看李膑只看了几眼,就点出契丹军事布局的来源、特点、强弱、意图,不由得大为佩服,同时心中默记。他天资过人,但毕竟年纪太小,知识储备不能和李膑同日而语。

杨易又道:“此阵有何缺点。”

李膑道:“最前方战争遭际最多,而后方两翼自保有余,却很难对前方进行救护——因这是进攻姿态的阵势,而不是防守姿态的阵势,不过以城为阵,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弥补这个缺陷。此外就是视野较差。两翼在后,难以远望,前锋尖小,只能关注于正前方中轴线以及中轴线左右各三十度左右的视野。在此之外就很难顾及了。柴荣如今的布置,却恰恰是对此阵势有所因应了。”

张迈在改革军制之外,还引入了后世一些几何学的内容,以一个圆为三百六十度,切割出来,半圆为一百八十度,四分之一圆为六十度,正前方中轴线左右各三十度,就是正前方六十度视野。

李膑回顾柴荣道:“你较先抵达,可是看破了这阵势了?”

柴荣忙说道:“我哪里懂得这个,只是觉得这个地方的地势,似乎应该如此摆布。”

李膑哈哈一笑,道:“你不懂,却能如此行军布阵,那是天赋使然了!”他又对杨易道:“此阵势最强在锥尖,而锥尖遭遇战最频繁,一旦攻破,则后方阵势不战而溃。”

这时契丹城瞭望手已经发现,有数百骑向这边冲来。丁寒山急叫:“将军,快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