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粮食问题(第2/3页)

张毅一听愤然道:“这些奸商!若是他们肯抒国之困,那么咱们这个困境便不成困境了!”

郭汾也道:“高昌、龟兹是我们在天山南麓最靠近北庭的两座都市,我们这次从北庭的赋闲士兵也多在这两个地方就食,若这些商人能够深明大义,开仓平抑粮价……”

郑渭听到这里苦笑了起来:“夫人啊,他们等了三四年,等的就是今天啊,这么大的粮食存储,三四年间的搬运、以陈换新、谷仓防虫防火,所用的人力物力,已足够让每一斗粮食平添一倍成本了。如今正是出手的时候!过了今年,来年北庭的粮食肯定会有盈余,到时候粮价就会走低,若高昌、龟兹等地再来一个丰收,这些人就都得破产!这是身家性命所系,怎么可能为了大义而开仓平抑粮价?”

杨定国听得胡子一翘,道:“他们这不是发国难财么!”

“是的。”杨易道:“平时米贱金贵,他们就以低价收米,现在米贵金贱,便是他们收金的时候了。”

杨定国道:“贱收贵卖,这个道理我也懂得,不过赚钱也得有个度,现在国家有难,他们还做这样的事情,还有当这个国家是自己的国家吗?郑长史,你这就发一道命令,给他们一个公允的价格,让他们按照这个公允的价格开仓卖粮。”

郑渭怔了怔,下命令让商人按照命令中的价格卖粮?这种“办法”,也就武人才想得到,郑渭可从没想到可以这样做。实际上这根本也不可能行得通。

“他们不会开的。”郑渭苦笑道:“我们真下了命令过去,他们一定推说没粮了。”

“他们不开?哼哼,”杨定国道:“我现在就带一府兵将过去,就将他们的粮仓开了,看他们怎么样!这么多的粮食,谅他们也藏不住!”

郑渭吓了一跳,要说派兵强行开仓,又何必杨定国亲去?随便派个都尉在高昌或龟兹转一圈也能横扫了,但这样一来,天策政权在商人中的信用就全垮了!

郭汾虽然气恼商人无义,然而也知道这样做不妥当,问道:“我们以往是怎么做的?”

郑渭道:“以往我们是以商导商。咱们手里准备着大量的粮食作为平准储存,若见紧急时,则将粮食放出,以此导引粮价。但现在我们在高昌、龟兹的粮仓全都空了,别说平准储存,连北庭回来的军士,我们都只能发钱,没法发粮给他们了。咱们手里没了平准粮食,空口发文书,那文书到了商人那里就是一张废纸。”

“等等!”杨定国截住他,道:“你刚才说,我们从北庭回来就食的士兵,也都是发钱不发粮?”

“是的。”

杨定国一听急了:“这么说来,我们的儿郎们拿到钱以后,还可能会因为买不到足够的粮食而吃苦挨饿?”

郑渭有些尴尬,一时没法说是,因这事他也是有责任的,然而他又没有选择——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他手中没有物资(指在高昌龟兹一带没有物资),所以只能发钱。就算是这钱,也还是向商人借的。

杨定国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忍不住怒道:“郑长史,你可知道这样做是什么后果!儿郎们在前线拼死拼活,回到后方却发现一堆没良心的在发国难财,而自己拿到的一点补贴却连一斗米都买不到,他们心中会怎么想!他们的心境一旦变化,以后再上战场还会舍命打仗吗?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你怎么可以处理得如此荒唐!”

接连被杨定国骂,虽然杨定国是长辈,但郑渭也不是没有脾气的人,哼了一声道:“杨国老,按照你说,我该怎么做?”

杨定国一时愣住了,道:“赶紧从凉州调粮过去啊!”

“凉州倒也还有存粮。但对高昌来说这里是远水,哪里救得了近火!”郑渭道:“这可不是运些许货物,而是运数十万人的口粮!粮食从这里运到高昌,最起码得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路上消耗的粮食,需得准备多两倍的物资,我们如今国库是欠债运营,哪里能够经得起中途的浪费?且从这里运过去,成本也差不多要翻倍,如果我们按成本入市,照样解决不了高昌的粮价问题,若我们亏本入市——国库又经不起折腾。北庭的这一仗打得我们军民疲惫,国库空虚,对外我们撑着一个虚壳装得很强盛,但关上门咱们自己说实话——其实内部问题多如牛毛,这远在数千里外的粮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有那么容易解决,我何必在这里犯愁!”

他这么长篇大论一番话说下来,却将杨定国给镇住了,打仗他倒也还行,协理政务他也干过——不过那是新碎叶城那样一个几千人口的小地方,像这样东西万余里、人口上百万,牵涉到军事、外交、商业、工农、交通等极其复杂问题的大政治,杨定国可就不在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