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国士之怒(第2/4页)

走了七八日,沿途部落望见郭字旗号纷纷前来讨好,这几年郭洛虽未大规模地对外用兵,却常派小部队深入到宁远方圆二千里的山川河谷,以威以德,建立了大唐的盛名,往北受阻于雅尔、俱兰城,取得成果不多,往南却都是畅通无阻,有许多都是十分淳朴的原始部落,给点甜头即欢喜无比,给顿棍棒便深畏臣服。

从马鞍山口往南又走了二十余日,进入小勃律地区,这里即今克什米尔地区南部,属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在大唐全盛时也属吐蕃,如今吐蕃却陷入混乱,当地诸族无主,才几万人的人口却分成七八十个部落,最大的一个才两千多人,也有老实放牧的,也有为害商道的,郭汴听了一个天竺商人的话后,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出兵剿灭了当地一个数百人的贼巢,顽抗者一律歼灭,剩下二百余人投降者掳为奴隶。

跟着继续南行。行不数日后面有部落数千人赶来,郭潭慌忙摆开阵势防范。

不久那个那些部落派了人来,却原来是为了感谢他为民除害,郭汴接待了他们,说道:“从今往后你们好生过日子,若再遇到欺凌可来找我,我会为你们做主!”他年纪轻轻,在宁远时说话行事常带乳臭,但这时身为一军之主,自尊自律,自然而然就有了一股威严。小勃律诸部大喜,都道:“大唐与吐蕃乃是舅甥,如今我们的赞普失去了威严,不能再保护我们,闹得处处都是贼道,我们这些百姓都很难安生。如今大唐派了人来平定乱局,以后我们愿意向大唐尽忠,向将军效忠。”

这些部落在吐蕃也是至西边陲,消息极其闭塞,对中原发生的事情不甚了了,不过关于宁远的富强却曾听说过了,又知宁远离此不远,这时但见唐军军律严谨、兵器犀利,便都生了敬畏之心,郭汴安抚了他们后又留他们住了一宿,何春山暗中对郭汴道:“郭将军,都督临别时不是准备了一些铜牌么,你可取出几枚,送给来朝拜者的首领。”

郭汴问道:“为什么?”

何春山道:“他们既来朝拜,除了感谢之外也有靠拢之意。若得到了我们的一件信物,回去小勃律后就能借之号令诸部了。由亲我大唐者来统治这片地区,对我们南辟天竺会更加有利。”

郭汴奇道:“一块铜牌就能号令诸部?”

何春山笑道:“在这些穷乡僻壤,有时候就是如此。不过也得酋长本身就有实力,若再借助我们的威势,他就可以收服一些更小的部落,打败往日与他相抗衡者,渐渐成为诸部诸长。”

郭汴听从了何春山的建议,第二日召集来访诸部的首脑,从中挑选出七个最大的部族酋长,赐予铜牌,又让七个酋长推出最能服众的一人作为总首领,却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健壮汉子,名叫克日土,郭汴又在他的铜牌之上挂了一块玉坠,那铜牌背后刻着一头狮子,正面却有鱼鳞,郭汴让随军巧匠将克日土以及其他六个族长的名字刻在上面。克日土喜出望外,带领六个酋长叩谢示忠。

唐军要走时,克日土又说:“我有四个儿子,如今两个带在身边,他们仰慕大唐的威仪,听说将军要南下,他们愿意跟随将军,出一点力量。我的这两个儿子去过南边,知道那里的风俗民情和语言,或许能够帮到将军。”

郭汴听了何春山的翻译后欣然接受,道:“你们既有这份忠勇,我会当他们兄弟一般看待。”

克日土的两个儿子便带着些族人加入到唐家的行列之中,其他六个酋长见了纷纷模仿,各自派出子侄来做郭汴的侍卫,郭汴也择人录用,他听了郭潭的建议,让他们来管理那些小勃律奴隶。又给克日土的两个儿子改了汉名,一个叫郭开,一个叫郭拓。

过了小勃律之后,很快就抵达信度河边。此为华夏世界入天竺世界的必经之路,玄奘大师在其名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道:“南渡信度河,河广三四里,南流,澄清皎镜,汨淴漂流;毒龙恶兽窟穴其中,若持贵宝奇花果种及佛舍利渡者,船多漂没。”

那时候的生态环境与现代不同,河面宽广,水流充沛,到处都是森林,蛮荒瘴疠不亚于汉朝时的四川,那些想来赚钱的商人也都惊骇莫名,不少人就有畏退之意。郭汴在郭洛身边时不管自己如何标榜自己是大人,又故意留了胡子不刮,但其实还是有几分孩子气——那是有父兄荫庇者必然会有的通病,到了这里眼看如此一片原始景象,差点哭了出来。

不过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看看身边的郭潭,身后的郭开、郭拓,只好强撑着欢笑起来,郭开、郭拓问他笑什么,郭汴道:“我说这里有一片大好江山啊!走走,过了这里,佛经上所说的信度河与恒河诸国的无数珍宝,就都是我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