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你且栽树,我等着乘凉(第2/3页)

好办,这几年下来,英清贸易往来,已经培养出了一个买办利益集团。由买办利益集团施展战略忽悠技能,说服满清也垦殖关外!山西、河南、直隶等省人口繁衍,早已地稠人密,推动满清治下的汉人也朝关外去,甚至英华资本都可以插手助力,大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陈润道出这话,众人都摇头了,觉得陈润虽精外事,却不怎么熟悉满清。对满清来说,关外就是根,根没了,不管是满州还是大清,就彻底倒了。你暗中鼓动家贼刨根,再跟满清说,既已如此了,你也赶紧来一并刨吧,晚了就没了,你说人家能不跳脚?能听你的?

陈润一笑:“满清明禁鸦片,各地督抚和东西两面军方却暗设烟关,自己贩运,由上还追到太妃和各位王公宗室,谁还在意什么根基?在意的都是眼前各自的利!”

但他却没说服众人,大家都觉得满清还没到上层完全腐掉的地步,那位恂亲王背后就站着还一心为满人着想的势力,而那个茹喜的心思也难定,乾隆皇帝身边还团结着不少以大清为正朔的汉臣,近些年满清也在搞满州复兴,满人认同。

因此这一策用力太直接,局势变得太快,满清真有可能崩掉,到时北面大乱,英华不得不出手,可就乱了先布局于外的原则。

看着上司谢承泽微微摇头,陈润遗憾地叹了口气,他这一策也只是漫天开价,现在受阻,只好拿出中庸一些的方案。

“臣仔细查过辽东地形,特别注意到宁古塔副都统辖地的海参崴,此处是天然良港,终年不冻,若是与满清、年左相商,让其在宁古塔开荒,有此良港,与英华和朝日贸易,当能事半功倍。”

“宁古塔本是满清流遣之地,而盛京和吉林之地才是满清更在意的龙兴之地。现在年羹尧拓殖之势渐成,若是让满清弃宁古塔守盛京和吉林,他们肯定是乐意的。”

“与此同时,我们依旧可以推动满清垦殖关外,以满清现有的格局来看,他们想坐稳宋辽之势的北辽,也必须在关外另开局面。”

陈润的中庸方案还是遭到以汤右曾为首的英儒派反对,他们依旧担心满清会反应过激,促生大变。

李肆心说,陈润哪里是不懂满清,他根本是懂得精熟!他很清楚满清的心理底线。在自己前世里,满清被沙俄接连以《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库页岛和黑龙江以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也没见满清上层哭喊说满人和大清就此绝了根的。

李肆没亲自开口,宋既等人出面支持,他们已经看到了,此策跟罗刹人相关。

果然,陈润就谈到了遏制罗刹人的策略。

推动汉人垦殖关外,这是打底,有了这个底子,才能跟罗刹人相争。罗刹人几十年前就到了外兴安岭,跟满清在雅克萨打了好一阵后才暂时停下来。如果能在关外堆上几十万汉人,这底子可比罗刹人雄厚得多,要向北跟罗刹人相争,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具体怎么争呢,大家心里都有了底,那就是商货之利。极北之地虽苦寒,却还是有毛皮,有矿产,有牲畜。单单说毛皮,仅仅只是满清就能有偌大市场,更不用说英华,富贵人家不惜千金,只求一领狐裘。

只要关外有了汉人,再有厚利,以汉人为本,驱策当地土著,靠英华民间早已熟悉的武装商队模式北进,罗刹人不仅别想再如李肆前世那般,一路南下到黑龙江,说不定会丢掉西伯利亚东面。

“我英华从外事和贸易上入手,需要的仅仅只是嘴皮功夫,外加一些民爵而已……”

自东面遏制罗刹人的方略就此成熟,总结而言,就是推动年左自立,让这一对做开国梦的家伙替英华开荒,同时推动满清垦殖关外。有了人就好办事,而人还是汉人,以后怎么都是华夏的一份子。

当然,包括李肆在内,在场众人都故意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由年左和满清办事,汉人在关外垦殖的代价自会无比高昂,其间不知会伴随着多少血腥,说是白骨累累也不为过。而这个代价英华怎么也付不起,现在有年左和满清背着,即便想到,故作姿态地哀叹之余,心中却是庆幸不已。

陈润这一策全面而缜密,又都是借力而为,即便是汤右曾陈万策等人都觉得是良策,毕竟不需要英华亲力亲为,甚至都不必花多少钱,李肆首肯之后,就由通事馆联合各部去谋划细节了。

“难道漠北方向,也要学东面这般,有了几十万汉人在当地扎根,才谋取北面?”

陈润退下,范晋再次提到漠北,额济纳河和居延堡大胜,使得漠北局面大开,此时若不趁势而进,那这一场胜利就得不到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