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时势造新机(第3/3页)

“圣武奖章”之下则是奖励一般战功的“英雄奖章”,也被人称呼为“龙头章”,有这么一枚龙头章,那就真的是大家眼里的英雄。“英雄奖章”之下则是被称为“虎豹章”的“英勇奖章”。

本来李肆还准备学着前世老美那般弄个类似紫心勋章,奖励所有受伤官兵,可枢密院说,现在勋章可贵着呢,要作得那么精细美观,就算只是铜珐琅制,一枚也要好几两银子,李肆只好无奈地放弃。

勋章可不简单只是勋章,得了“英雄奖章”,就意味着爵位,英华的爵位实际就是养老金。但凡军官,或者服役年份足够的军士,都有爵位,可英雄奖章能给爵位加级,此外诸如就学、减少税等各项优惠都在等着。这些奖励以前都有,现在跟勋章体系绑在一起作了细化完善,军队战意昂扬,人人都想挣得军功章。

官兵是面貌一新,战意也足了,但当面形势却不容乐观。

在湖南和江西,有雍正的两个大营,再加上江西和湖北兵,总兵力接近二十万,其中近十万是经过整编训练的近代军队。如果把江南形势也纳入一个棋局看,江南的十万旗营绿营战力羸弱,几乎可以不计,但年羹尧的两万杭州兵不容忽视。

英华一面,算上调回来的两个禁卫师,由卫军改编的两个边防师,以及虎贲神武两军,正规军只有五万人左右,算上义勇军的话,总兵力才到十五万。而且火炮不足,缺乏骡马运力,难以大范围机动。江南行营也只有两营鹰扬军,龙门虽也能拉扯起至少一个师的义勇军,但只能守备,无力出击。

几乎快到一比一的兵力对比,形势倒不是很严峻,想当年李肆在湖南可是以三万对十多万。但十万义勇军就只接受过装弹打靶的训练,陈廷芝在广昌之战的报告就显示,没有正规军支撑,没有线膛枪,眼下的义勇军可不是清兵的对手。

于是又一个新问题出来了,线膛枪存量不足。为缅甸大军准备的线膛枪,之前官兵都不要,这才让江西乡勇占了便宜。现在吴崖要求全部调拨过去,就没什么余量了。

佛山制造局和东莞机械局的主力生产线还是滑膛枪,之前的线膛枪是近两年的产量积存。要马上转产,武装十万义勇军,根本就来不及。

组建义勇军,在阅兵之前就已大致定策,而线膛枪缺乏的形势也已经凸显。李肆本有些头疼,枢密院却说,此事好办,之前《兵备法》不是放宽了民间枪械制造的限制吗?由佛山和东莞派技师,卖机器,扶持民间枪械产业,大范围增产!就算质量低一些,只要是线膛枪,能让义勇军发挥战力就行。

连李肆都在赞叹自己,真是未雨绸缪。

因应扩军大潮,英华一国的军工产业也猛然增长。佛山和东莞的技师赶赴各地,指点有潜质的作坊组建枪械公司,搭起生产线。原本国中已有不少枪坊,有基本的枪械生产经验。得了技术支持,用的还是佛山钢铁的好铁,上手很快。多出来的拉膛线工序,也有东莞的膛线机来办,只是注意质量监控即可。

建公司,搭生产线,买机器,这都需要资金,这怎么办?好办,佛山制造局和东莞机械局出资,购入这些公司的股份,将其当作子公司。有不愿他人入股的,也可以拿着订单找各家银行贷款。

到十年一月底,十多家枪械公司的生产线纷纷开工,被称呼为“省造”的八年式线膛枪以日产两三千枝的速度,急速向前线汇聚。但毕竟是紧急开工,各家公司的工艺水平不一,这批“省造”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前线义勇军颇有怨言。

不过总算是有枪用,而且赶在清兵大举进攻前,别说十万线膛枪,二十万都能凑出来。

这一波战备浪潮,影响的不止是军工产业,很多人,包括枢密院,乃至李肆本人,都没注意到,仅仅是军队换装这么一件事,不仅在推动织造业发展,甚至还让英华一国的社会风气有了极大变化。

当李肆从报纸上看到,广州西关织造坊公开招聘猎头,工作是招募成衣女工时,他都有些发愣。

李肆自然不清楚,他为军队换装所洒下的百万两大单,不仅让国中布业吃得撑死,现有的成衣产业根本就吞不下这块馅饼,必须扩大产能。

可国中现有的劳力已经非常紧张,布业和成衣业之前本就有使用女工的先例,现在大规模对外招募女工,这也是必然趋势。

李肆有些紧张,他不清楚,现有一国是不是能接受妇女普遍走出家庭的变革。阅兵式上的女将军终究是茶余饭后的话题,可自家女儿老婆抛头露面去挣钱,这一国人心能受得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