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2/3页)

讨饶的语气让李肆暗笑,四娘还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极限,只有三娘才有这般心气。

上午推了行程发呆,三娘还代自己去了,难道只能靠三娘来提醒自己?三娘去看什么了?似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等等,能力极限……

李肆对两姑娘挥挥衣袖,示意没事了,可他两眼继续发飘。四娘和六车悄悄退到一边,知道这皇帝又开始庄周梦蝶了。

能力极限……

李肆陷身大沙发里,长吐了一口气。

没错,自己也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极限,自己是一个人,不是神,怎么可能将历史大势全盘把控在手呢?而自己之所以焦躁,是越来越代入皇帝这个角色,甚至代入到圣人的角色,对自己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每一个不合己意的变化都会让自己感到沮丧和不安,由此一点点累积为焦躁。

背负力所不能及的责任,这是理想主义的开始,却是一条沉沦之路。

心思再转回来,李肆由自己想到了英华一国。这一国似乎遭遇了四面楚歌,是否也跟自己不由自主地背负上太多责任的心境是一回事,而自己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想到自己该对现状负怎样的责任,李肆后背开始出汗。

不行,得好好算算……

沉下心思,李肆开始分析眼下英华一国的四面处境。

北面江南之事,是自己直接推动的吗?

当然不是,是雍正在北面大兴文祸,渐渐走向封闭之路,导致英华与北面的商贸来往大受影响。李肆本以为可以通过武力威吓,逼迫雍正开放国门。可没想到,定海民人的顽固,让南北两面对江南之事都有了自己的重新认识。

雍正是觉得还能讨价还价,还能浑水摸鱼,同时也借江南事化解他国中矛盾,稳固自己借文祸而得的权柄。英华工商却鼓噪而起,要踏足江南,倾泻商货和资本。

江南事,李肆给自己打六十分,之所以合格,是依旧能稳住没打破“先南后北”的国策。

接着是东面琉球之事,萧胜带舰队去琉球,可不是李肆的“贪念”。

吕宋和福建到手之后,两条海贸线的后端都握在了英华手里。一条是从会安到广州,再到琉球,最后到日本。另一条是从吕宋到福建月港,再到琉球,最后到日本。

琉球到日本的航线,之前虽然也是中国人在跑,但他们基本只吃下游利润,对琉球人和日本人没太大威胁。而如今整合之后的英华海商,对琉球到日本这条航路的把控欲望,日益高涨。在琉球频频惹出事端,萧胜带着舰队去琉球,就是要“彻底平息”这些“事端”。

拔起萝卜牵起藤,日本就这么被牵扯出来了,此时的琉球,虽还跟满清保持着朝贡藩属的名义,可实质上已是日本萨摩藩的藩属。1609年,岛津家派三千军队登陆琉球,将琉球王抓到江户幕府,从那时开始,琉球的历史就拐入日本之路,与华夏越行越远。

可对于“日本萨摩藩的藩属”这个概念,大家都不熟悉,萧胜在琉球遇到的一系列麻烦,都跟此事有关,为此不得不将一支舰队始终留在琉球,甚至还搭上了羽林军右师。

南面马六甲是怎么回事呢?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特使波普尔一力推动的“自由港”计划有了实质进展。为了促进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港脚贸易,同时跟荷兰人争夺东南亚海路,波普尔代表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里的“港脚派”,跟英华南洋公司紧密合作,成功地在马六甲建立贸易站。

马六甲早前是葡萄牙人入侵东南亚的桥头堡,之后被荷兰人赶走,名义上虽属柔佛苏丹国管辖,实质由荷兰人统治。但荷兰人只是海上马车夫,不懂海路战略,只是将其当作殖民地管理机构驻地。巴达维亚的治权重要性超过马六甲后,这里也不再是荷兰人重视之地。

如果只是不列颠人进入马六甲,荷兰人反应也不会太大,毕竟这时期英荷关系还算密切。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港脚派力量不足,无力单独开发马六甲。港脚派想要自航中国,需要在马来海峡有落脚之地,而英华南洋公司实力雄厚,也想承揽中国商货走出亚洲的商路,在马来海峡打开一扇门,可是求之不得。

双方一拍即合,这就惹急了荷兰人,原本荷兰人就对英华接连占据婆罗洲和吕宋而心怀警惕,当然,企图填补西班牙人势力空白的努力,被英华吕宋、勃泥两家殖民公司的军队击败,荷兰人更心怀怨恨。

马六甲形势就开始紧张了,萧胜紧急从琉球赶回,在鹰扬港汇聚海军主力,为的就是应付这般局势。

有不列颠人在中间缓冲,事态本还不至于太过紧急,可要命的是,英华的西面还有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