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由财到政,图穷匕见(第2/3页)

“都察院首先要查弹劾贾昊的御史,查他们是不是收了那帮福建人的银子!后来那些人上街围家宅,是不是有人背后唆使?于汉翼手里已经有些线索,但朕还不想动用禁卫署。此事先由都察院从自身清起,一路清到商部,计司,多少人收钱,就摘多少人的乌纱!”

“青田公司?一并查,朕不护短,如果有涉及官商勾结之事,就算是朕的身边人,也不容情!”

对着北上接驾的杨冲斗,李肆一边斥责着朝堂,一边义正词严地表态。

再面对彭先仲,李肆就是另外一番面目了。

“工商总会这边真没闹腾?这么乖顺?”

工商总会的商人们现在已是铁杆的皇帝派,被李肆揉搓了这么多年,已是宠辱不惊了。尽管股票市场火热朝天,可大多数广东和湖南工商,却依旧稳坐钓鱼台,且看这高楼起,静待这高楼塌……

“咱们青田公司在其中坐庄,明眼人已看出这是广东福建合一之局,所以大家都很安静,即便南洋公司股价跌下去,都没什么言语,只是……青田公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似乎已有些胆寒。”

彭先仲这么说着,李肆了然点头,青田公司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有他李肆。这事在整治完福建那帮黑手后,再来考虑。当然,如果工商总会已成了小白兔,他也不介意继续食利,毕竟界线都是斗出来的,不是让出来的。

李肆冷冷笑道:“那么……眼下就先处理那帮黑手吧,咱们这一局,可得仔细编好了。”

十一月中,李肆銮驾停在了承天府白城书院,跟学子们沟通,就在同时,由李肆拨动的国家机器,以常人难以察知的无形之势,滚滚运转起来。

新的一期《英华通讯》,加印了几次才满足需求,当期发行量超过了《金鱼报》,原因在于这一期刊发了朝廷的一系列新政。

第一桩大消息是,朝廷许可国债自由交易,同时设立国债交易所,地点在鱼头街的后面,名为“鱼尾街”的地方。之前的历次借债,拆算为一千万两的永久国债,年利五厘(5%),外加五百万两的五年国债,年利七厘,另外举债五百万两的十年国债,年利六厘。

第二桩消息也很震慑人心,朝廷许可民间票行升格为私人银行,可以入股市,但许可权有限。

第三桩消息是在计司下设立券事署,专门监管国债和股票市场。

除开第三条是以专门机构统管证券事务外,第一条是以国债新挖一条银渠,容纳全都挤在股票市场的银流。第二条则是以民间票行入股市,继续做大股市盘子,提升炒家翻云覆雨的难度。

这三条法令显示了皇帝将这条路走下去,不会回头的决心,由此鱼头街建厦投资和福建柜的狂泻终于止住。

除开清晰大环境的法令,另外的消息则是直接针对吕宋,这自然就是针对建厦投资和福建柜。

李肆宣布,吕宋将由若干家公司联合重组为吕宋公司进行托管,不仅包括当地工商税权,还会承揽吕宋的大帆船贸易线,为期十年。而这几家公司既有广东公司,也有福建公司,其中包括建厦投资。

这一项让国中无数炒家捶胸顿足,他们只当建厦投资已牵扯政治案,再无复起可能。却不想皇帝金口一开,建厦投资竟然有了比以往更好的出身!虽然是跟其他几家公司并为新的吕宋公司,不可能再复十几倍于发行价的天价,但怎么也要高过他们的脱手价。

“好狠……”

鱼头街市场外,王铭乐脸色惨白,在他身边的一帮福建商人,也都垂头丧气,一个情形。

他们将建厦投资的股票脱手后,再以各样手段,将建厦投资的股价打压下来,本是抱着一举两得的心思。

一旦朝廷决意托盘,不惜认下他们所营造的风声,让建厦投资承揽大帆船贸易线,他们借着内部消息,就赶紧再入场扫荡。若是朝廷乃至皇帝不想接建厦投资这烫手山芋,他们就可以转炒南洋公司,乃至其他有“题材”可炒的股票。

这几月在建厦投资一番来回,从最初算起,他们手中银钱都生了十多倍的利,握着总数四五百万两的巨额银钱,不管是炒哪只股票,都有充裕的力量得逞。面对总盘子已落到七百万两的南洋公司股票,他们垂涎欲滴。

可没想到,南洋公司竟然护盘不卖,仅仅收了些散户的游票,根本拉不动价码。一打听才知道,南洋公司发布季报,红利无比诱人,将股主们笼络住了。

众人还不以为意,南洋公司炒不动,其他的总能炒动吧?

却不想,一方面是这一番股市来回,杀得人心冒血,不敢轻易动弹,而现有持股之人,也开始将目光放在了红利上,再不愿轻易折腾。广东一系列股票,尽管总盘子都不热,他们这些银子却不怎么撬得动,股民在《金鱼报》的指引下,开始学会长线投资,更关注公司自身的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