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马未动(第5/6页)

杨凌听他说完这种火蝇枪的原理,突发奇想,忍不住对火者亚三说道:“教士,如果把那火绳再改进一下呢,安装一块小小的火石,用摩擦产生的火花引燃火药,速度恐怕还要快得多吧?而且雨天也能使用了,你认为可行么?”

有些事情不是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杨凌话一出口,不但火者亚三瞪大了一双蓝眼睛,就是那些刚刚明白了火绳枪原理的军中工匠也全身一震,立即想到了它的可行和巨大价值。

火者亚三象离了水的鱼儿似的嘴巴翕合了半天,才惊叫道:“我的上帝,真叫人嫉妒,上帝赐给了大人无穷的智慧,我想……我想改造这些并不难,大人的想法真的是可行的,您将拥有一枝无敌的火枪队。”

杨凌也兴奋不已,他一下子握紧了拳头,半晌才长长吸了口气,对柳彪吩咐道:“安排最好的住处,好好款待这几位教士,他们是我的好朋友。”

杨凌转身又对火者亚三微笑道:“教士,请你们放心地住在这里好了,北方的游牧民族时常侵扰大明的疆土,非常希望您能帮助我的士兵制造出更好的武器,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土地。作为报答,我承喏,将不遗余力地帮助您和各位教士朋友们,允许你们在大明传教,让上帝的福音传到东方最强大、最文明的国土上,我本人甚至愿意捐助你们建造一座华丽的教堂。”

火者亚三听了差点儿没哭出来,几个传教士眼泪汪汪的望着杨凌,感动的无以复加。当初满怀热诚和豪情,带着教皇的旨意和嘱托辗转来到这异国他乡,这几年却越混越惨。

宗教的狂热和穷酸的身份,使他们既不肯也没有能力漂洋过海再回到故乡,如今只需要付出这么点代价,指点一下火枪的改进,就可以得到大明实权人物的全力支持,那还有什么不肯的?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座庄严神圣的教堂矗立在东方,仿佛看到了教皇大人亲手为他们披上朱红色的主教袍。

杨凌将这几个宝贝送到最好的住处,又置茶攀谈了一阵,巴不得从这几个人中再挖出几个造船专家、航海专家,可惜其他几个除了圣经,研究的大多是化学和哲学,杨凌目前可没有让他们著书立说的打算,便转而聊起了葡萄牙的风土人情。

杨凌对那里虽了解有限,但是对这几个传教士来说,却大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两下里正聊着,忽地一个番子走进房中对柳彪低语几句,柳彪凑上前来,觑个空隙插嘴道:“大人,您府上的老管家来这里寻找您了,似乎有什么急事。”

杨凌有些惊讶,他站起身道:“快要他进来。”

片刻功夫,高管家匆匆走了进来,见了他喜道:“老爷,您果然在这儿呢,府上来了客人,您快回去一趟吧。”

他一直叫人守在门前等着老爷回府,后来得了家人报讯,说老爷的轿子过门不入,直接去了后山了,这才急不可耐地追了来,果然在这找到了杨凌。

杨凌奇道:“是哪位大人?”

高管家张了张嘴,又瞧瞧屋里众人,杨凌会意,向几位教士告罪退出了房间,高管家一把拉住他的衣袖,紧张地道:“老爷,皇上来了,到了府上有一阵了。”

杨凌听了吓了一跳,忙问道:“皇上?他来了多久了?还在府上吗?”

高管家神气有点儿古怪地道:“皇上来了快一个时辰了,听说您不在府上,他……他在中堂转了一阵儿,夫人出来陪着说了会话,他等的无趣就闯进后院去了,老奴又不敢拦着他。”

杨凌一听就明白了,那时对于礼节是十分讲究的,杨家的后院儿是女眷的住处,就是高管家平素也是决不迈进一步的,外客只能在中庭相见,除非至亲密友哪有去后堂女眷住处的道理,也难怪老管家为难着急了。

以杨凌对这小皇帝的了解,知道他随性之至,有时玩乐起来,和刘瑾几个人也嘻笑打闹在一块儿,勾肩搭背的没个皇上样儿,这些俗礼他是不会在乎的,而且目前的正德只是贪玩罢了,可不是传说中那么污秽不堪的昏君,他还能对自己的妻妾有何无礼行为不成?

不过老管家这番行为,也可见他对自己的忠心了,杨凌安慰地对高管有道:“知道了,皇上年幼,不喜拘束,不太注意这些礼节,我马上回去便是。”

杨凌回到房中,告诉柳彪好好照顾几位教士,连吴杰和黄奇胤也顾不及去见见,就告辞出来向内厂外走。

杨凌记忆中的正德,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个英俊倜傥、和气亲民的风流皇帝,后世流传的清朝皇帝微服私访大多是从正德的故事演义而来,至于清人正史中的正德皇帝,却是一个昏庸无道、好色无行甚至有些变态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