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节 大对决(第2/3页)

李世民饶是骁勇,现在也不好和突厥人起了冲突,毕竟他们还要倚仗突厥兵。安排李仲文等人守住太原,李世民得李渊旨意,匆匆回转,加入到这次最为重要的商讨中。

现在提起李世民,谁都要挑一下大拇指,说一声,秦王好样的!玄甲天兵,天下难敌!

李渊望见沉稳干练的李建成、勃勃英姿的李世民,心中难掩得意之情。这两个儿子,在他一手的栽培下,终于长成了苍天大树,可以独当一面。

眼下他手下,亦是群臣汇聚,有文有武,他不信凭借这些力量,还奈何不了萧布衣!

但唯一遗憾之事,那就是元吉始终不成器,采玉又身死,每次念及此处,李渊都是心口隐约作痛。

裴寂听李渊询问,当先上前道:“启禀圣上,依微臣的意思,暂时还不能向东都出兵。”

李渊脸沉了下来,裴寂还是不知死活道:“想我军平了薛举,又战刘武周。虽收复了河东之地,但民生疲惫,此际适合休养生息,稳定边陲。若是妄自出兵,只怕百姓不愿。”

裴寂说完,李渊的脸和锅底仿佛,谁都看出李渊的不满,也就明白了李渊的心思。可又多少有些不解,裴寂每次建议,其实都是不符李渊心意的多,可李渊为何还对他更是信任?

只有长孙顺德幽漠淡远的望着,李孝恭无动于衷的坐着。

在座之中,若论治国,长孙顺德和李孝恭都是稍逊,但若论计谋,这二人均是奇才。

要知道李唐能有今日,固然有兵将的勇猛善战,长孙顺德、李孝恭的分化连横的计谋绝对不能忽视。

长孙顺德知道,李渊就需要一个裴寂这样的人。这种人,不需要太聪明,但需要明白李渊的心事,然后故意忤逆了说。这样一来,李渊的表情就表明了态度,更多聪明的臣子察言观色,当然明白如何去做。

裴寂能坐到今日的位置,绝非是因为蠢,而却是聪明,明白做人处事。因为这样,他才能不招人妒,因为这样,他才能让李渊更加信任。

见李渊不悦,殷开山颤巍巍道:“尚书仆射的话,老臣不敢苟同。”

李渊微笑道:“殷爱卿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只能说与圣上参详。”殷开山谨慎道:“眼下秦王才平刘武周,虽让刘武周逃亡草原,但我军士气高涨,当求一鼓作气。眼下最新军情,萧布衣已克黎阳……”殷开山说到这里沉默片刻,群臣默然中有些沮丧,李世民更是握紧了拳头。

谁都没有想到黎阳这么快就破,黎阳一破,萧布衣的大军可说是长驱直入,河北军被动已极。他们不关心河北军的安危,只希望河北军能极大的消耗东都的兵力,可眼下看来,却已是不切实际。

“兵败如山,依老臣来看,眼下河北军很可能脆败!”殷开山忧心忡忡道:“窦建德的河北军实在不比当年李密的瓦岗军强。要知道兵败如山,当年李密百万大军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朝烟消云散?我们已不能再等,若是让萧布衣抢占了河北,我只怕罗艺很快就要寻求依附。他当然不会舍近求远,要归顺太行山这面的我们,他投降的首选当是东都。眼下山东已快要全部落在萧布衣之手,江都的王世充、吴郡的沈法兴都已苟且残喘,对萧布衣造不成威胁。这些人见风使舵,若我等还不出兵,他们很可能一股脑的归顺过去,到时候,只有我等和东都抗衡,吃力不言而喻。我们若是出兵,这些人或许可见到希望,抑或反攻东都,对我等进取中原,大为有利。”

殷开山一口气说完这些,终于歇息片刻。

李渊沉默良久,“诸位爱卿的意思呢?”

唐俭站出来道:“圣上,其实真正有实力争天下之军,只有圣上和萧布衣。要知道圣上掌控西京,萧布衣把握东都,手上根基……其实都是卫府精兵。这些兵士作战有素,纪律严整,岂是泥腿子能够抗衡?若能依殷大人之意,我倒更希望先利用旁的力量消灭萧布衣,那样圣上才能真正的一统天下。”

李渊缓缓点头,目光转向李孝恭,“李郡王,你的意思呢?”

李孝恭毫不犹豫道:“时至今日,不战则亡!”

李世民喝彩道:“说的好,不战则亡,若再瞻前顾后,等萧布衣取了河北,对关中形成合围之势,悔之晚矣。”

柴绍上前道:“圣上,若是出征,柴绍请当先锋。”

众人齐心,李渊心中微喜,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可终于还是望向了长孙顺德,李渊沉声问,“长孙先生,若要出兵。依你之意,如何才能击败萧布衣呢?”

众人都是望向长孙顺德,静静等待。

这个长孙家的一号人物,虽是一直颓废示人,可谁都知道,李渊极为重视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