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二章 困龙(上)(第2/3页)

“道理上说得通。”沈默想一想道:“但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什么好处?”褚大绶一沉吟,道:“你想想,因此次大捷而加官晋秩的,都是些什么人?”

“辽东和朝廷的当事官员。”

“不错。”褚大绶提高声调道:“但更重要的,这些人都是你的政友!”

“……”沈默瞳孔微缩,没有说话。

“内阁之中,我和老唐就不用说了,跟你荣辱与共,张四维和吕调阳都是你叫他们往东绝不往西。陆树声和魏学增虽然脾气大了点,但在大政方略上,从来都与你协调一致。至于六部堂官,个个都与你同心同德。再说辽东总兵李成梁,和总督张学颜,六年来边境绥靖虏患绝迹,这两位居功至伟,而且谁不知道他们是你的心腹爱将?”

“现在把这个案子捅破。”褚大绶接着道:“让你不查也得查!但是查的话,就得拿李成梁开刀,更要让所有追随你的干臣良吏脸上无光,这岂不是让你自毁长城,离散人心?”

“是。”沈默缓缓点头道:“方才吕阁老送这份奏章来时,就明确表示,不希望把盖子揭开。”

“我听说吕阁老的儿子不成器,三十多了还是个白衣秀才,这好容易才荫了个六品官,老头子肯定不想退回去。”褚大绶颔首道。

“吕调阳这种人的态度都是如此,别人也就可想而知。”沈默深深叹口气道:“你说的不错,这是一个针对我们的阴谋。”顿一下道:“但我不认为是张居正主使的。”

“理由是什么?”

“他还得两年半才能还京,这段时间里,是他最脆弱时候。”沈默淡淡道:“就算我麻烦缠身,但只要一句话,就能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除非张居正昏了头,否则不可能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

“那你以为是谁?”褚大绶道。

“是谁不重要。”沈默淡淡道:“只要知道,有人在暗中为皇帝提供弹药,就足矣了。”说这话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张总是恭谨的面孔。

“……”沉吟片刻,褚大绶低声问道:“有没有捂盖子的可能?”

“纸里包不住火,现在不是以前了,就算我在官方压下去,人家还能从报纸捅出来。”沈默缓缓道:“况且出了事,越是极力掩盖,就越会引发朝野的反感……”说着冷冷一笑道:“我要是真的想捂住此事,怕是才正中那些人的下怀。”下一刻,他突然岔开话题道:“知道皇上这几个月,时常念叨的一句话是什么?”

“什么?”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沈默道:“就这一句,时不时便从皇帝嘴里跑出来。”

“莫非皇帝把张居正看成范仲淹了?”褚大绶道。

“我之前也这样以为,但这件事后,才明白不对,皇帝想的不是范仲淹,而是苏舜钦,害得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之人。”沈默定定道。

褚大绶学富五车,马上明白了里面的典故,不禁哆嗦一下道:“一场改革失败,倒是留下了两篇好文章。”一篇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另一篇是客死苏州的苏舜卿的《沧浪亭记》

“是啊,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让君子党覆灭,庆历新政失败。”沈默深有感触道:“因小失大,可见官场残酷。”

“当时的情形,和现在何其相似?”褚大绶后背有些发凉道。

“这就是我们必须查办此案的根源所在。”沈默缓缓道:“我们虽然在尽力收拾人心,但只要坐在这个位子上,最不缺的就是敌人。那些人无时不在虎视眈眈、伺机给我上眼药。长定堡这样大的事,太敏感了!纸里包不住火,与其让他们揪住这件事,把我们一窝端,倒不如我们自己纠正,不给反对者机会。”

“你这话是正理。”褚大绶捻须颔首道:“但是,这件事太敏感,牵涉的人太多,稍不留神就惹祸上身,千万别为了去个脓疮把胳膊砍了。”

“你能支持我就太好了。”沈默点点头,说出自己的打算道:“这件事,立即表明严查姿态是必需的,先堵上那些人的嘴。”说着一脸厌恶道:“然后我再给李成梁慢慢擦屁股……”他对这位李大帅,真是恨得牙根痒痒。但论能力,李成梁一人可抵百万兵,无人能代替他镇守辽东;论忠心,李成梁更是与戚继光等人截然不同,戚继光等人是先忠于朝廷,后忠于他。但李成梁是一把真正攥在自己手里的刀,无论刀锋指向谁。

沈默早知道李成梁无法无天、热衷功名,从来没有断了敲打。没想到千叮咛、万嘱咐,这混账东西,还是干出这种授人以柄的烂事儿!

※※※

骂了一句娘,沈默心里不那么堵得慌了,他对面色凝重的褚大绶道:“你也不用太紧张,之前我便直觉这次的胜仗有些蹊跷……”春天的蒙古人,身份是牧民,一般不会在这种时间出战。而且既然是诈降,那埋伏的大部队在哪里?怎么军情寺的情报显示,那些日子朵颜部和土蛮都没有出动的迹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