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六章 希望(下)(第2/3页)

“多谢督师宽宏。”得到沈默的承诺,诺颜达拉终于松了口气。

※※※

让人把诺颜达拉送走,王崇古命人撤下锅子,换上解腻的清茶。

沈默手捧着茶杯,舒服的依靠在方枕上,笑道:“这个诺颜达拉倒是一朵奇葩,蒙古的那些王公们要都像他这样,早就天下太平了。”

“这种人在蒙古各部中的影响注定有限,就算他真的率众归附,也影响不到其他的部落?”王崇古傲然道:“何况他们之前也没少犯我甘陕,这次在济农城又杀伤我数千将士,现在被逼得山穷水尽,如丧家之犬了,才想起归顺……大人却就这么答应了,实在是太便宜他们。”在王崇古看来,朝廷没有理由接受诺颜达拉的投降。相反应该对其部落进行严厉的打击,好让鞑子们明白同天朝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鉴川兄可别小看了这诺颜达拉,他虽然实力不济,却有着蒙古济农的身份,甚至比俺答还要尊贵。”

“一个空筒子王公而已。”王崇古撇撇嘴道:“就算是济农又怎样?还不是要以俺答为尊。”

“你不能因为他熊,就把济农之位的重要性也否定了。”沈默淡淡笑道:“想那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献帝的政令出不了京城,然而曹孟德却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名分从来都是好东西,就看你有没有实力撑起来了。”顿一顿,自信道:“诺颜达拉这面大旗,不仅可以帮我们收服整个鄂尔多斯部,甚至日后经略蒙古,他也大有用武之地。”

“怕就怕,蒙古鞑子人心不足蛇吞象。到时候挺过难关,还要翻脸不认人。”王崇古是个主战派,他代表了目前军中的普遍想法……趁着目前形势一片大好,将蒙古人彻底赶出河套去,对讲和自然不感冒。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看多了蒙古人降而复叛的事例,对对方天然不信任。

“鉴川兄的顾虑有道理。”沈默颔首道:“草原狼贪婪凶残,降而复叛是常事,所以逼他们投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得看我们,有没有本事,将他们驯化成狗,再栓上粗大的链子,使他们永不生乱,才能算是成功!”

“把狼驯化成狗?”王崇古难以置信道:“这可比复套难多了……”狼和狗虽然是亲戚,可一个是伙伴,一个是敌人。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大都做过此类的尝试,如汉朝的和亲,唐朝的一视同仁,宋朝的文化同化等等。做得最好的,当属唐朝了,在盛唐时期,汉夷亲如一家,有许多名臣良将都是游牧后裔出身,但那是建立在大唐王朝强盛国力的基础上,然而一旦国力转衰,最先作乱的又是这些异族人,实在是令人寒心。

“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松警惕。”沈默却自信道:“虽然我们现在的实力比不上盛唐,可他们却也远远不如当初的突厥人。总结前人的得失,小心谨慎的行事,还是大有可为的。”

王崇古听出来了,沈默早就智珠在握了,便肃容道:“倒要请教大人的驯狼之计。”

“此计乃三管齐下。”沈默点点头道:“一曰大棒先行。虎狼就是虎狼,只有你比他强,他才会乖乖按你的安排做,否则他想要什么,直接用抢的就是,哪会跟你讲规矩。”

“这话是正理。”王崇古颔首道:“蒙古人整天叫嚷着,是因为我大明不许开边互市,他们买不到生活物品,才不得不入寇抢劫。事实上,之前不是没答应过互市,但每次开市,蒙古人都仗着兵强马壮,欺行霸市,强取豪夺,互市当然开不下去。”

“嗯,古人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是缺乏逻辑的昏话。”在酒精的作用下,沈默那隐藏在温和下的霸气一面,今晚峥嵘毕露道:“不好战的国家必然忘战,就像我们大明,幸亏有蒙古人骚扰九边,才能在建国二百年后,军力还勉强说得过去。我很是担心,将来真的解决了蒙古人的问题,九边安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我大明的军队会堕落成什么样?”

王崇古感情复杂地望着沈默,一直以来,他都难以摆正与这位昔日‘老弟’的关系,总觉着对方不过是运气好,才会成为自己的上司。但最近一段时间的接触,让他终于明白,无论是眼光还是心胸,对方都远胜于自己……就好比这次,自己还在为战事的顺利沾沾自喜时,他却已经想到战后怎么办,甚至大明军队的未来。看来自己和他还真的是‘谋一域’与‘谋全局’的差别。在这种差距面前,什么年龄、资历之类,真的是微不足道。

直到此刻,王崇古才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再以老资格自居,而是兢兢业业的履行其下属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