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二章 所谓朋友(下)(第2/3页)

人贵有自知之明,张四维虽然无法抗拒登阁拜相的诱惑,但绝对不想现在就上,否则难逃张居正般的厄运,还是等等,再熬些资历为妙。这也是杨博的意思。

然而现在出了这等变故,形势已经容不得他再按部就班了,必须要先强行入阁再说……否则杨博一去就是三年,这三年里,还不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总之还是在内阁里要安全些。

“既然是熬资历,去哪熬都一样。”他的回答,总是让人无比熨帖。

“你有这个觉悟最好。”杨博的表情松弛了一些道:“不过也不用太担心,你是我们山西之凤,岂是张太岳那种暴发户可比,外面有你舅舅、霍叔叔……”说着看看王国光和马自强道:“还有你王大哥和马大哥……”

王国光和马自强知道,这是让他们表态呢,便纷纷点头道:“是啊,咱们都会唯子维的马首是瞻的。”

张四维连忙摆手道:“岂敢,岂敢……”

“你们别抬他了。”杨博淡淡道:“他现在还镇不住场子,你们别让人欺负了他就行。”见两人应下来,他又道:“第二件,必须让老葛回来了,我不在他也不在的话,你们守不住江山的。”

“葛老能回来,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众人闻言精神一振,说起晋党的主心骨来,除了杨博,就只有葛守礼了,张四维现在还镇不住:“只是他去岁刚刚归养,今年方便回来吗?”

“不用担心,他这个人虽然方正,但知道大局为重。”杨博道:“我路过他家时,会去跟他谈谈,相信他会回来坐镇的。”

“那葛老回来后,担任什么官职?”马自强便问道。

“……”杨博有些黯然道:“我这一走,吏部八成要落到高拱手里了,这下他便是如虎添翼,恐怕再想钳制他,已经不太现实了。”

众人闻言点头,这也是最担心的……吏晋党原先两大支柱,莫过于吏部和兵部。其中又以吏部尚书为甚。作为九卿之首,掌百官任免升降的重权,但凡比较强势的吏部尚书,便可与内阁大学士分庭抗礼、平起平坐,是以号称‘天官’。

现在身兼着吏部和兵部两尚书的杨博回乡丁忧,他走后的空缺,晋党却无人能够填补。这也不怪别人,谁让他杨博存了私心,想让亲信接手这两个衙门呢?结果兵部已经被沈默夺去,而吏部又因为事发突然,没有足够分量的人接替……所以被强势回归的高拱夺去,几乎成为定局。

“我这个位子,必定要暂时易主了。”杨博缓缓道:“但吏部实在太重要了,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所以你们要一起帮着高拱,一鼓作气登上首辅之位,交换条件便是让老葛来当这个天官。”

“但无论怎么做,老夫不在的日子,都没有人能彻底护住你们……”杨博疲惫地闭上眼睛道:“所以对于出兵河套计划,你们要全力支持,仗打赢了,我们的好处最大。而且还可以凸显鉴川他们的重要性,让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老夫不介意打上个三年。”

除了王国光外,众人都点头称是。

杨博看到他的表情有异,有些不悦道:“东南已经承诺,将承担他们子弟兵的一应军费,难道你这个户部尚书还要哭穷?”

“就算客军的军费粮秣不用发愁,可还有京军,还有边军,这一半的军资还没着落。”感觉到老杨的不悦,王国光连忙解释道:“这些军队都要靠户部来养,勉强维持尚且捉襟见肘,又谈何作战呢?”

“这个问题你让张居正去烦。”杨博淡淡道:“他不是办法多吗?让他看着办,你依命行事就是了。”

“如果他损害我们的利益的话呢?”杨牧忍不住插言问道。

“……”杨博不满地看了儿子一眼,淡淡道:“那就要算计,这比起我们将会赢得的,是不是划算了。”山西帮对收复河套的热衷,绝对不是出自什么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而是有他们十分明确的战略目的。

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他们除了盐业之外的另一大支柱,摆脱对官府的依赖,使他们真正壮大起来。

王国光不是不懂此中的道理,面色变幻数变,点头道:“我明白了……”

※※※

如果说,高拱回归的消息,只是令京城官场的人们担忧不已的话。那他还没进京,便又被隆庆皇帝任命为吏部尚书的噩耗,便彻底使他们陷入了噩梦之中。

原先大家虽惊,但总觉着朝堂已经被瓜分完毕,高拱就算回来,也不过是顶着个阁老的空衔,想整人怕是没那么容易。可现在,隆庆皇帝把四品以下官员的生杀的大权交到了他的手里……而高拱的仇人,那班科道言官,偏偏都是四品以下,能饶了他们的话,那就不是高肃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