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一章 春寒料峭(中)(第2/3页)

连一直最反对太监干政的太祖皇帝都这样说,那后世的皇帝重用宦官,当然就是信乎有证,不悖祖训了。

皇帝毕竟是纯粹的权力动物,哪怕是隆庆这样的闲散天子,也不会在事关自己权力的地方让步的……我有权不行使是一会儿事儿,但有人想削我的权力,俺可万万不能答应。太监们正是利用了皇帝的这种心理,偷换了概念,结果使隆庆坚信,外臣消灭宦官,就是削夺自己的权力。

“怪不得……”高拱恍然了:“我说皇上的态度,怎么会大转弯呢。”

“是谁讲的这故事?”沈默声音低沉道……没办法,喉咙有疾,至今未愈。

“不知道。”陈以勤道:“不过以我对裕邸诸珰的了解,八成是那个冯保。”

“嗯。”高拱一听便点头道:“就是他!滕祥是个粗人,孟冲厨子出身,吕方老实巴交,张宏就是个跟屁虫……只有那个冯保,整天舞文弄墨,假装斯文,所以我说,不怕太监耍心眼,就怕太监有文化!一定不能让这个冯保当了太监头!”

沈默在一边也默默点头,能讲出李文忠故事的太监,绝不是一般的太监。回想起自己和冯保不多的交往,知道这个太监肚里有些墨水,但真不像有这种智慧的人……这个典故用的实在是妙了,一下就扭转乾坤,永绝后患,恐怕冯保还没这个水平。

‘会不会有人给他支招呢?’沈默微皱着眉头,目光在厅中扫过,就看见张居正站在一边,并未参加阁臣们的讨论。

感到沈默在看自己,他投去问询的目光,沈默笑笑,便转过头去。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约摸着首辅大人快到了,便各自回到位子上,刚安静不一会儿,徐阶便从外面进来,在正位上坐下后,道:“方才老夫与吏部杨部堂协商了第二批起复名单,请诸位阅看。”便将一份文稿递给了高拱,高拱看完了再往下传……

平反嘉靖年间,因建言得罪众臣的名单,已经公布了四批。按照遗诏之意,存者需要重新录用。但官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还得等着空出位子来,所以起复的速度要滞后许多,连带年前那批,一共是三十八名官员,其中部堂级别的高官,有原户部尚书葛守礼、礼部尚书赵贞吉、工部左侍郎王国光、都察院右都御史林云同、左副都御史钟卿;以及省级高官曹金、金立敬、殷迈,谢廷楠等九人;并吏科都给事中周怡、礼科给事中沈束等二十四名科道御史。

即使不算后面还将起复的官员,仅这三十八人便是一股极强的政治力量,当其注入政坛之后,必将深刻影响到朝廷的均势。

※※※

高拱的脸色很不好看,他知道这些人回来之后,必然对促成他们回归的徐阶感恩戴德,官场上讲个‘有恩必报’,他们会站在哪一边,连猜都不用猜。

明知徐阶打着执行先帝遗诏的旗号,大肆扩充自身的势力,可人家做的正大光明,高拱也无可奈何,只能坐在那里生闷气。

徐阶等待众人提出意见……对于他来说,起复谁都没有区别,都不可能违背他这个‘恩主’,这就是身居首辅位的好处。见高拱脸色不好,徐阶心情大好,道:“如果没有异议,就拟交陛下批红了。”

“元翁,下官有问题。”平素问题最少的李春芳说话道:“不过不是起复的事儿,而是关于恤录的。”

“你说。”徐阶点点头道。

“恤录名单已经公布四期,基本接近尾声,但为何还没有原禄寺少卿马从谦的名字?下官记得,呈上去的名单中,他们俩是在列的。”李春芳亲手操办此事,当然记不错。

“这是因为……”徐阶点点头,缓缓道:“皇上不肯答应,老夫又引例奏请了一次,还是不行,只能作罢了。”

“皇上不肯答应?”李春芳吃惊道:“皇上不肯?”对于大臣的决定,隆庆从不提反对意见,怎么会在这件事上硬气了呢?

马从谦,字益之,是嘉靖十一年进士,在其担任光禄少卿时,提督中官杜泰乾贪污作恶,马从谦愤而奏发,却被杜泰乾反诬从谦诽谤,说他诽谤嘉靖斋醮。嘉靖帝便将马从谦下了诏狱,而后以诽谤君上廷杖八十,戍烟瘴,竟死杖下。这位死在嘉靖杖下的马大人,是李春芳当年的好友,对他的死,李春芳这些年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找机会给他平反。

谁知机会终于降临时,皇帝竟然不答应了,让李春芳怎能不吃惊?

“皇上以马从谦所犯,可比子骂父,因此不答应给他平反。”李春芳追问之下,徐阶终于说出实话道。

“根本不是皇上的意思。”高拱的大嗓门重新洪亮起来道:“今上对嘉靖旧事并不知晓多少,安能知道二十年前的马从谦?我看此事不是出自皇上裁断,必有所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