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三章 廷推(中)(第3/3页)

现在沈默入阁遇到麻烦了,高拱却是求之不得的。因为他看到了,彻底将其拉到自己这边的机会……要是能得此奥援,想必自己现在糟糕的处境,也就能改善了吧。

高拱如是想,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帮他,可又不能太露行迹了,那样只能帮倒忙。好在沈默的两个要求,一是请他设法让杨松的奏章登上邸报;二是,请他去见见杨博,不用提什么要求,只要说一番话就行。

这两件事都不难办。首先第一个,徐阶对他严防死守,对郭朴那边却松懈一些,高拱就让老郭来办,郭朴能让嘉靖器重,办事儿自然靠谱,果然跟徐阶打个马虎眼,就让那杨松的奏章大白天下了。

只是高拱还想不通,沈默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因为这只能推迟几日而已,就像郭朴说的,都察院特事特办,最快十天就能走完流程,给沈默发张好人卡,使他重获廷推的资格。到时候就是想故伎重施也不可能了,老徐经此教训,肯定会对以后的邸报严加审查。而要是没有邸报曝光,任其控诉的罪名滔天,徐阶也可以压着不发,待廷推结束后再说。

为了让沈默不至于抓瞎,高拱又按照请求,亲自去找到杨博,与他进行了那番密谈。效果还不错,杨博已经恨上那对师徒了。只是高拱还没幼稚到,以为只靠挑拨离间,就能让杨博和徐阶彻底决裂——左思右想,高拱都想不出,沈默能用什么法子破这一局。不过他并不悲观,因为他知道,沈默绝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哪怕捏他的人,是徐阶。

※※※

不出所料,虽然沈默还在家里养病,但看到邸报后,还是第一时间上了自辩疏,并按惯例在家待罪,一下把自己划为等候处理的问题官员。不过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每个被弹劾的官员,都会这么干,所不同的是,很多人会待罪坚持工作,只有罪名比较严重,事实比较清楚的,才会在家里待着。

这种‘戴罪之身’,只是一种官场惯例而已,一般影响不到什么,可要是真有人认真起来,性质就不一样了——因为《大明律》载有明文,待罪官员在问题没查清楚前,不能转任、不能晋升、当然更不能廷推。

如果记性没有烂到家的话,当然会想起,张居正正是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退出了上次廷推,还把杨博也拖下了水。

现在沈默其实是照方抓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当然没有心理负担。

只是如高拱所担忧的,上次张居正是打了杨博个猝不及防,待其反应过来,已经是木已成舟,无可挽回了。可这次的情况不同,对方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比如说快速发给他好人卡,然后马上举行廷推。

而且内阁缺人是事实,如果沈默这边拖久了,说不得徐阶就会重新确定人选,直接让张居正先入阁,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沈默哭都没地哭。

“你以为我是你?”当沈明臣提出他的疑问,沈默直翻白眼道:“会笨到那种地步?”见另两人也是一脸期待,他便不卖关子,将接下来可能的发生的情况说开。

听了他的话,王寅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沈默道:“难不成,大人一早就在给张太岳挖坑了?”心说要是那样的话,那您可真称得上‘口蜜腹剑’了。

“只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吧。”沈默淡淡道:“我当时既然敢给他出主意,就有解决的办法,只是暂时没告诉他罢了。但是……”说着眉毛一挑,带出强大的自信道:“如果我不想解决,这北京城就没人能解决的了。”

“只是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余寅有些担忧道。

“放心,我有分寸。”沈默情绪忽然有些低落道:“我还不是那种因私废公之人。”

……

PS:关于张居正的问题。真实历史上,这位老兄在嘉靖朝二十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打酱油。然后嘉靖一死,他便由一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升为翰林学士、礼部左侍郎,再升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光荣入阁。不到十个月的时间连升七级,由一个司局级干部入阁拜相。可谓空前绝后。

而且他入阁,并不是经过群僚会推的,而由皇帝特简的。而此时,张居正才闪亮的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之前的二十年,不能说都让狗吃了,而是徐阶鉴于斗争形势过于复杂,怕他在一次次浪潮中夭折,所以采取了冷冻保护的措施,哪怕到了斗争最激烈时,徐阶都亲自上阵了,也不准这个宝贝疙瘩冒险,只让他好好学习、并让他跟着自己学习,如何处理国家大事。绝不夸张地说,知道了这些,就不难理解徐阶为何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了,他当然要以倾注所有心血的继承人为先了。这只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