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一章 凉风起天末(下)(第3/3页)

朱十三正是负责军情刺探的锦衣卫指挥,见到有联络信号,过来探查,所以才能这么快见面。他告诉沈默,一个时辰前,蒙古人的探马已经到了城下,估计已经将这里的情况,回禀大部队了。

听完朱十三的话,沈默不由望向窗外,此刻外面天色已晚,已经看不清那些船的轮廓,但一片灯火连绵,显然仍然在那里。

“为什么都不走?”他低声问道:“难道不知道蒙古人来了吗?”

“蒙古人年年来,但从没到过通州。”朱十三道:“想来那些人,并没当回事儿。”秋天本就是蒙古人进犯的时间,但他们向来由西面进犯,而通州在帝掖以东,又有北面蓟辽大军的守护,所以几乎听不到警讯。出现这样的景象,实在让人感到意外。

望着这些仍未意识到危险,还在等着开门进城的船只,沈默沉声道:“明日天一亮,蒙古人很可能就到了,通州城早有准备,他们不敢动,可这些船只就危险了。”运河就那么宽,上面塞满了船,蒙古人甚至可以直接爬上去……这些成群的肥羊,焉有不取之理?

※※※

有两个办法,可以让这些船只脱险,一是趁夜打开水门,将他们放进去;二是组织他们连夜撤退,显然前者的难度大大小于后者,而且风险极小,完全可以承受。

可当沈默命人去传话,请驻守通州的仓场侍郎王国光开水门,放船队进城避险时,却遭到断然拒绝,王国光告诉喊话的人,戒严没有解除前,绝不可能开门。

“就算给蒙古人十个胆,他们也不敢弃马上船,从水门攻入的。”听到回报,沈明臣忍不住发道:“这王国光,分明是胆小怕事,怕承担一点责任。”

沈默却不以为意道:“仓场侍郎本就没涉足过戎事,心里没底,过分小心也是正常。”便下令执行第二套方案。

沈明臣面上的忧虑之色不减,道:“但这样也有个难处,空口白牙的说鞑子来了,那些船上的人谁信啊?”

“不必担心。”沈默淡淡笑道:“他们非但信我的,还会听我的。”

“真的吗?”沈明臣不信道:“真要看看大人有何神通。”

沈默笑笑,对胡勇道:“我方才交代的,你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胡勇点头道:“俺记性好着呢,就是小时候没念书,要不也能考个举人啥的。”

“少废话。”沈默翻翻白眼道:“按照我吩咐的,从外到里依次传话,等他们开动了,再去下一船,宁肯慢,不要乱。”

“是。”胡勇又点点头,便带人下了官船,上了小艇,划出一段距离后,才发现沈明臣竟然也跟着,问他干啥,沈明臣嘿嘿笑道:“看看大人怎么变戏法?”

也不能把他送回去了,胡勇只好让他跟着,来到第一艘船下,拿一个铜盆敲了敲。

船上人警觉的往下来,胡勇一抱拳,右手大拇指朝上道:“千河万道归一宗,天下漕帮是弟兄,您辛苦,辛苦了?”

船上人一听,连忙还礼道:“辛苦辛苦,亲兄热弟拉一把,又有骡子又有马,这位兄弟有事?”正所谓开口道辛苦,必定是江湖嘛。所以对方马上认真起来。

胡勇便清清嗓子道:“我家大盘说,响马来了,请诸位爷们去皇帝渡暂避。”

那人顿一顿,问道:“敢问是哪一盘?春典若何?”

“浙海江深波浪流,达道逍遥远近遊。”胡勇便答道。

“原来是门外大爷!”那人大吃一惊,连忙作揖道:“立刻就走!”

见那船缓缓开动,胡勇便吩咐开去下一艘,途中他得意地问沈明臣道:“感觉怎么样?”

沈明臣大摇其头道:“满嘴黑话,一句听不懂。”

“听不懂就对了。”胡勇嘿嘿笑道:“其实我也不懂,反正大人让这样说,那就一准没问题……”

便一艘艘的传话下去,果然所有的船都乖乖听话,往那劳什子‘皇帝渡’去了,天快亮时,终于全都离开了通州城下,这时鞑子的铁骑也到了城下,果然直取运河。但到了河边一看,空空荡荡,哪有探子说得‘粮船多如羊群’?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有孤零零一艘小艇,悬在河中央。上面一个穿着明晃晃盔甲的大明武将放声道:“狗鞑子上当了吧,我们的大军已经从四面合围,这通州城下,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说完便飞快的离去了,蒙古人的弓箭只来得及亲吻他的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