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三章 一团和气(第3/3页)

吕调阳和诸大绶闻讯赶来,一看果然是沈默,赶紧上前行礼。

沈默赶紧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惊到编检厅里的人,结果还是晚了一步,里面的人听到声音,一下子安静下来。

这时,沈默竟出人意料的埋怨他俩道:“你俩来得真不是时候,我正听到要紧的地方呢……”立刻引得里面哄笑起来,厅门旋即打开,一众编修、检讨从里面出来,都不好意思的行礼道:“院尊……”

沈默朝他们笑笑,问道:“方才是谁在讲演?”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一个望之不过三十岁,穿着七品编修官服的年轻人站出来,低头道:“大人,是下官在说话。”

“你叫什么名字?”沈默一脸严肃道:“抬起头来!”

年轻人赶紧抬头,小声道:“下官周弘祖。”

“你方才在说什么?”沈默追问道。

“回大人的话。”周弘祖终于不太紧张了,道:“下官住在王府附近,昨夜打雷时起来收衣服,却看到王府上空红彤彤的,好像着了火一样,但过了没多会儿,就恢复成一片漆黑了。下官当时还心说,亏着今晚上下大雨,不然火可不容易这么灭。”顿一顿,他接着道:“今早出门,碰上邻居家,一个在王府当侍卫的大哥,我问他昨夜损失如何。他说什么损失也没有,就是把王府的后院中,砸了个坑出来。”

“砸了个坑?”诸大绶闻言道:“难道是飞火流星?”流星坠地虽然稀奇,但并不罕见,朝廷每年都能接到几例报告。

“您英明!”周弘祖竖起大拇指道:“确实是颗飞火流星,不过又不是颗普通的流星!”

“快说,别卖关子。”见沈默饶有兴趣,吕调阳赶紧在边上催促道。

“据我那在王府当差的邻居大哥说,那颗天石上还有字呢!”周弘祖煞有介事道:“一共八个古字,不过没人认识罢了。”

“也不知是吉兆还是凶兆……”众翰林便纷纷插嘴道。

“好了,别讨论了。”沈默笑道:“故事也听完了,都该干嘛干嘛去吧。”待众人告退,只有周弘祖还站在那里,沈默笑骂一声道:“怎么,故事说完了,还要奖赏啊?”

周弘祖不好意思道:“大人不责罚下官妄言?”

“我不责罚。”沈默微微一笑道:“你们都已经是朝廷官员了,就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别指望我跟在后面耳提面命,本官是不会那样的。”说着对一众翰林道:“都去吧,该干嘛还干嘛,反正不是给我干的活。”一众翰林怎么听怎么别扭,但见院尊已经在二位学士的陪同下离去了,只好闷闷转回,再也没有心情闲聊,各干各的去了。

※※※

却说吕调阳和诸大绶带着沈默穿堂而过,到了后堂。后堂是一排各色建筑,正中一堂朝南,中有宝座,是特为皇帝闰年不闰月的来一次而设,东西两侧为藏书库,诸大绶和陶大临的《元史》,就是在这里修成的。院内偏东有一井亭,据说为成化状元刘定之所浚,故名为刘井。西边也有一亭,同样为成化状元柯潜所建,故曰‘柯亭’可见大道至简,大巧若拙是有道理的。

自刘井而东为东斋房,上挂严嵩手书之‘集贤清秘’,故亦称清秘堂,这里也是翰林掌院的办公房,只是向来由礼部尚书兼任掌院,所以清秘堂向来是空着的。这是知道沈默要来,才赶紧打扫摆设出来,请几十年来第一位专职翰林掌院入主。

沈默进了清秘堂,推开窗户便见堂前是瀛洲亭,亭下方有凤凰池。池南有宝善堂,堂后为陈乐轩,杨柳依依,碧波荡漾,不时有锦鳞跃出水面,精色美不胜收。

对自己的办公环境很是满意,沈默坐在大案后,招呼两位副手坐下道:“都是自家兄弟,不必那么拘束。”

诸大绶微笑着点点头,继续跟沈默装不熟,边上的吕调阳虽然跟沈默只接触过几次,却表现得十分亲热,道:“自从应天乡试目睹了大人的风采,下官朝思暮想,盼着能再得大人的教导,想不到这就可以实现了,莫非这就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