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儿子(第3/3页)

但沈默这种降品的情况,除了犯错误受处分的情况,还是很罕见的。想他数年前,便已经穿上四品绯红云雁袍,现在却要降成出京时所穿的五品靛蓝白鹇袍,一下子从高级官员落到中级,换谁都受不了。

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大红官服收起来,换成昔日的蓝色官服,就那么穿着上了轿,来到西苑宫门前。现在是夏天,夜短的很,虽然还不到卯时,却已是天光大亮。

按照以往的经验,他应该是来的最早的一个,因为上行下效的关系,大明朝的官员们,跟他们的皇帝、首辅,学了一身懈怠的毛病。

但今日让他意外的是,西苑门外竟然早就聚集了一群官员,起先他还诧异,难道大家转性了,准备发愤图强呢?但当他看仔细,原来是一帮翰林词臣,清一水的蓝色官服,便知道——一定发生什么事儿了。

看看身上,也是蓝色官服,他自嘲笑笑道:“还真是穿对了。”要是还穿那身大红官服,跟一群蓝精灵站在一起,那该多眨眼啊。

下了轿子走过去,才看清楚,原来大家在围观某人,中国人好奇的天性发作,沈默便不声不响往里挤,不一会儿,挤到最佳观赏位置——第二排,往里一看便后悔进来了……

只见那人群包围着两个跪在地上的男子,虽然看不见脸面,但听那些围观者口中劝说之词道:“凤洲兄,快快起来吧,这样解决不了问题。”“麟洲,快劝劝你哥,咱们回去从长计议吧……”

凤洲,是当今文坛盟主,王世贞的号;而麟洲,则是他的弟弟王世懋。

沈默一下子明白发生了什么,因为昨天在归途中,徐渭他们便重点讲了这件事……

※※※

要说朝廷今年最大的地震,莫属王忬被捕事件了。

王忬,字民应,出身于苏州府第一家族,太仓王氏……虽然徐家现在显赫一时,但比不了王家数代高官养成的贵族气质,与之相比,总有些暴发户的感觉,所以苏州人公认太仓王家,才是第一家族。

王忬出身如此显赫,本身的履历也很耀眼,他嘉靖二十年中进士,才学通敏,为时所重。当御史时,劾罢东厂太监宋兴,名声大振;巡按顺天时,筑京郭、修通州城,筑张家湾大小二堡,抵御俺答入寇,立下大功!

嘉靖三十一年,便巡抚山东……对于一个非庶吉士出身的官员,能在十二年内就封疆一方,这简直是个奇迹。甫三月,浙江倭寇告急,出任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及福、兴、漳、泉四府,其中俞大猷、汤克宽、卢镗等大将,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后来的故事,便众所周知了,因为全面抗倭的需要,设立东南六省总督,张经取代了他。王忬则还朝,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加兵部右侍郎,代蓟辽总督,不久,进右都御史,成为堂堂二品封疆,与胡宗宪一南一北,并称朝廷柱石之臣,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然后便是比崛起更迅疾百倍的坠落——今春俺答进犯潘家口长城,滦河以西,遵化、迁安、蓟州、玉田告急,王忬积极筹划备战,对于他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将来说,这种程度的骚扰根本不在话下。

然而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发生了,朝廷竟然以‘俺答进犯潘家口’这个模糊的罪名,将他革职查问,由锦衣卫锁拿进京。

然后因为主帅被捕,军心混乱,俺答真的入寇成功,将滦河以西洗劫一空,这本可证明撤换王忬是错误的,但在某些人的颠倒黑白之下,却成了王忬布防不利、玩忽职守的罪证!竟要三司会审,取他的性命!

王忬真是比窦娥还冤,但不论是他,还是其他知情的官员,都知道为什么落到这一步。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他是李默的余党,理当遭到清算。其二,他的儿子王世贞,干了一件让严家大为光火的事情——在那位死谏严嵩的杨继盛入狱其间,数次前去探望,还在杨继盛被害以后,披麻戴孝为其收尸!

这在严嵩父子看来,是赤裸裸的挑战自己的权威,哪有不棒杀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