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九九归一 第六六七章 绝世一战(第2/4页)

龙骧骑兵师共计五万人马分五个团,按十进位制组建,即十人为班、百人为连、千人为营、万人为团。营以下将领皆由士兵和下级军官晋升而来,团长师长则由勇亲王指派。因此每个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这和齐国军队将领由门阀贵族充任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龙骧骑兵团中。控弦骑兵大概占六成,冲锋骑兵占四成。两种骑兵装备几乎一样,都是一面熟铁盾,两张组合反曲弓……一支轻弓供骑射时飞快射击,一支威力巨大地重弓供稳定时精确打击……和数囊羽箭,一支铁槊和一柄马刀。头带有锁链护颈的铁头盔,唯一不同在于。控弦骑兵只身披轻便的鳞片甲,而负责冲击的重骑兵则穿着特制的山文甲。份量同样不重。

……

终于,两支同样闻名于世的军队相聚不到数十丈,要一决高下,看看谁才配得上天下第一骑兵的称号!

数万百胜铁骑以泰山压顶之势猛扑上来,毫不费力地冲进秦军阵营。龙骧骑兵虽然勇猛但不代表鲁莽……即使骄傲地勇亲王也不得不承认,天下还有没能跟百胜骑军硬碰硬的,哪怕龙骧军地冲锋骑兵也不行。是以他干脆将冲锋骑兵撤向两翼。将控弦骑兵放在中间与对方缠绵。

但见秦军轻骑动如脱兔,迅速向两翼移动,轻松避开百胜齐军的正面冲击,同时不忘以密集的弓箭齐射攻击敌人……尽管齐国的盔甲厚实,但不可能天衣无缝,在秦军的箭雨下总有薄弱部位中箭的官兵,惨叫着从马上摔下来。只是齐军气势已成,只想着尽快接地作战。根本不在乎这点杀伤。

只见百胜骑军在秦军阵营里左冲右突,所到之处龙骧骑兵尽皆闪避,只围绕着他们不停地放箭,就是不和百胜骑军近距离厮杀,让齐国人的长矛大刀毫无用武之地。

百胜骑军地指挥官赵无悲见秦军狡猾,不愿和自己交战。不由心头火气……他是自家人知自家事,知道受马力限制,这样的冲锋打不了几次,必须速战速决。

急促的唿哨声响起,百胜骑军立刻重新排列,形成一个异常宽广的正面,然后一起冲锋,逼迫蒙古人接战。这个‘赶鸭子’战术似乎十分有效,轻装的秦国骑兵丧失了躲闪空间,又抵挡不住齐军强劲的冲击。伴随着‘两长一短’的号角声响起。终于开始败退了。

赵无悲看到秦雳的王旗也开始退却,认定秦军阵脚已乱。于是下令全力追击。百胜骑军争先恐后,穷追不舍,原先整齐地阵形变得散乱不堪……只留下那五万轻骑守护步兵阵地。

齐军并不知道他们已经钻进了秦国人的圈套之中。他们固执的认定只要将旗倒退,军队就丧失战斗下去的勇气,千百年来的经验确实如此。但秦雷痛感牧野原大战差点将自己玩死,因此已经取消了这个规矩,改为用号角声向部队下达命令,方才那两长一短便是告诉官兵,佯装退后,关门打狗!

秦军控弦骑兵退却后快速迂回到敌军两翼和背后,将其团团围住,而早就在两翼准备好的冲锋骑兵此时突然出现,彻底挡住齐军地去路,真正的战斗这才开始!

秦国冲锋骑兵排成一道人墙,用硬弓向齐军发射一波又一波的破甲长箭,而控弦骑兵则在齐军侧后来回奔驰,在二十丈的距离上用轻弓飞快放箭。

射击过程中,龙骧骑兵发现他们的弓箭,无法穿透百胜军的重甲,便干脆专门射杀他们的座骑。虽然战马全身披着鱼鳞甲,但那玩意儿可就远远不如主人所穿的厚重盔甲了,并不足以抵御狼牙破甲箭的威力。

龙骧骑兵一改变策略,百胜骑兵的战马便遭了殃,在猛烈打击之下纷纷惨叫着乱碰乱跳,将身上地骑士甩落马下。

跌落马下地百胜骑兵由于盔甲笨重,行动不便,甚至连走路都困难,往往只能束手待毙。尝到甜头的龙骧军更是变本加厉,甚至招呼了一个京山骑兵团过来,一齐用弓弩射杀齐军地坐骑。

赵无悲这时候心里一定在哀鸣:‘早知如此,应该也装备上弓箭啊!’这也只是想想而已。要不是从小练习,想弓马娴熟是不可能地。

在方圆十数里的战场上,六万多秦军骑兵,像驱赶羊群一样,将五万百胜骑军驱赶到战场中央,直到将落马的骑士与其大部队隔离开,冲锋骑兵这时开始发起冲击。呼啸着在分割好的阵地上,用铁槊和马刀一个一个地结果了这些没了马、又不能活动的骑士。

秦军的行动十分有耐心。只是一个劲儿的用箭矢打击对方地马匹,绝不贸然与对方的骑兵接战。可当赵无悲拼了老命,组织起几波攻势,想要突围出去时,秦国地冲锋骑兵又会义无反顾的冲上来,坚决将其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