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腥风血雨 第六三九章 君臣共治(第2/3页)

“善哉。”秦雷起身正色道:“皇兄是有大智慧的。”说着负手踱步道:“说的一点都不错,问题就在于,没有能管了这些当官的。既然可以想怎样就怎样,那他们想对自己好一点,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秦霆终于跟上了秦雷的思路,使劲点头道:“是啊!有你我在时,官员们有人管,就算不变法,国家也能治理的大差不差。”说着感慨道:“所以说,一个好的继承人有多重要啊!”

“把一个国家地兴衰放在一个人地身上。就好比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太危险了。”秦雷摇头道:“就算我们有眼光,可以选一个优秀地继承人出来,那下一代、下下代呢?万一出个不肖的子孙,就是我大秦之祸,苍生黎民之祸啊!”秦雷沉声道:“譬如说杨广,看起来是如此地优秀。却三下五除二的,把刚经过‘开皇之治’的新兴大隋。拱手送给了李家父子。”

“那该怎么办?”天佑帝额头冒汗道,他仿佛看到了大秦朝最后地命运。在听了秦雷的说法后,他觉着这简直是一定地。

“变,从根本上变。”秦雷左手成拳,狠狠锤在右手上道:“跳出这个怪圈,换成另一套玩法。”

“怎么玩?”秦霆定定问道。

“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秦雷一字一句道。

“共治天下?”秦霆低声重复道:“具体呢?”

“崇法制,尊皇权。重吏治,信赏罚,一号令为主!”秦雷的声音十分低沉,却有着震动历史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把中央权力分成皇权、相权、台谏之权,三者互相限制,又互相倚恃,形成稳定的政治架构。”

……

具体如何去做?

“所谓‘崇法制’,便是完善法制,讲究依法办事,使大秦律法高于一切,任何权力行为。都要依法施行,不得擅越……一道命令应先经过以内阁为代表的六部九卿提出,再由御史台或督察院,以及将来的六部审计官审查通过,最后经皇帝批准才能实行。”

“也就是说,皇帝拥有否决权。但不能越过朝臣直接下令。”秦雷郑重解释道:“朝臣拥有行政权,但不经过台谏地审查,和陛下地批准,同样无法形成命令。”

“这样皇帝会不会太惨了点?”秦霆皱眉问道,他的职业毕竟是皇帝,当然不想看到自己的权力被削减。

“这正是第二条,‘尊皇权’的目地所在。”秦雷不慌不忙道:“皇帝是国家的元首,军队的最高统帅,拥有一切事务的否决权,也就是说。只要他认为不行地政令就无法通过。不过是不再直接下令罢了,这样的权力还小吗?”秦雷循循善诱道……其实也只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遇上这个一心传位的皇帝,才能通过这条法令。

缓缓地点点头,秦霆还有些狐疑道:“可我还是觉着,皇帝会不会势单力孤了点啊?”

“不会的,首先皇帝是终身制地,”秦雷摇头道:“而官员是有任期的,比方说内阁首辅,每任五年,最多任两届,之后便不能在政府担任任何职位,铁打的皇帝流水的官,皇帝本身就有优势。”

“而且还有台谏言官,虽说他们既可以指出皇帝的过失,又可以纠察百官。但皇帝既不是政策的制定者,也不是政策地执行者,在国家大事上怎么会有错呢?”秦雷伸出根手指道:“唯一一种可能,就是皇帝骄奢淫逸,劳民伤财,言官们才会指出皇帝在个人行为上的过失。”说着嘿嘿一笑道:“有人帮我们管教子孙,实在是求之不得啊!”

“可以说,只要皇帝在生活上不太过分,言官们便是站在皇帝身边的忠实力量。他们帮着皇帝纠察百官,审计政务,捍卫皇权,固本清源,如此三者关系便可以稳定,大家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岂不善哉快哉?”

……

听了秦雷的描述,天佑帝也不禁神往道:“若是能让大秦长治久安,祖宗江山可以千秋万代,就算损失一些东西也是值得地。”

“不错,”秦雷颔首轻声道:“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句话让亚圣大人彻底惹到了历代地君王,以至于到现在他老人家仍然被关在小黑屋中。都不能接受供奉。”

“这真是千古奇冤啊!”秦雷一拍大腿,感慨道:“他分明是为君王讲述了国家如何长盛不衰地唯一真谛!如果千年来地帝王都能遵照这句话,不那么自私自利,把百姓和江山放在自己之上,国家怎会闹到那般田地?哪还有什么朝代更迭?民不聊生?”

“他唯一的错误,就是公开讲了这句话,如果只是放在帝王心术中讲一讲。让未来的皇帝们牢记在心即刻,说的四海皆知。会让人有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