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架海金梁 第五五八章 赵无咎的选择题(第2/3页)

他这番表白也引得兴化帝感慨无限道:“父皇在时,曾多次对朕说,丞相乃国器、元帅乃国刃也。要我亲之信之、任之用之,必能保大齐不倒。”说着朝已经老泪纵横地丞相大人缓缓颔首道:“丞相放心,朕从没忘记先帝的话。”

老丞相顿时伏跪在地道:“蒙先帝与陛下错爱,老臣粉身碎骨无以为报!”

“快扶丞相起来。”兴化帝看向自己的弟弟。

融亲王赶紧起身。扶起上官云鹤,口中却轻声:“相爷,没人怀疑您地忠诚和本事,只是您可曾为那些螃蟹想过,他们被装在锅里煮,实在是太痛苦了。”他是众皇亲贵族推举来的说客,自然要为他们说话。

“殿下。那些找您帮忙的人,也不是螃蟹。”上官云鹤硬邦邦道:“他们占据天下六成田产。却不向国家奉献丝毫,把奉养百万大军、几万官吏地重担,一股脑压在仅耕着四成土地的百姓身上。走到哪也说不过这个理!”

“真正的螃蟹是那些可怜的百姓,他们才是饱受折磨、历经苦难,却要为我大齐奉献出全部地人!”上官云鹤咬牙道:“当我不知道,那些豪门大阀,最终还要把大半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去!”

融亲王被老丞相近乎咆哮的声音吓到了。一时有些语塞,只能听老丞相继续怒吼道:“现在朝廷只是要他们分担一点,共度前所未有地艰难时局!还没有追究他们兼并土地、虚挂官职、侵吞国库、贪赃枉法的种种罪孽,就被螫到屁股嗷嗷叫了?就收不了?”

老头子显然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此时倾泻出来哪是个太平王爷可以招架的?只见融亲王面如土色,根本不知道从何反驳。

上官云鹤冷哼一声不再理他,朝皇帝拱手道:“陛下明鉴,虽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普天之下却是王土!整个大齐的国土都是您地,现在国家有困难,平民百姓已经被榨干,微臣只是请那些‘王臣’把应交地交上,这不过是皮毛尔,并不会损害他们的根本。”

沉默许久。兴化帝才缓缓道:“丞相不怕被这些人忌恨?”上官丞相不愧是久经风雨地老狐狸,点醒了皇帝,那些人是在偷你的钱呢。果然一招奏效。

听皇帝这样说,上官丞相心口的大石终于落了地,他知道皇帝终于还是站在了自己这边。长舒一口气,眼皮低垂道:“既然选择了为陛下尽忠,老臣便不再计较个人的荣辱祸福了。”说着抬眼望向皇帝道:“只求陛下看在微臣肝脑涂地的份上,不要让寒家绝后。”

兴化帝听丞相在交代后事一般,神色一凛道:“相爷放心,你公忠体国、诚心用事。朕不会再让人中伤你了。”说着对边上的黄太监道:“拟旨。赐上官丞相尚方宝剑,但凡再有诋毁新政、诽谤丞相者。三品一下官员,先斩后奏!”

“谢主隆恩。”上官云鹤赶紧叩拜道。

“希望百姓和官绅都不要太辛苦,”兴化帝一脸悲天悯人道:“都是朕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圣上仁慈。”上官丞相恭声道:“只要大齐能撑过去,把这一仗打赢了,我们再慢慢补偿他们就是。”

“如此甚好,辛苦丞相了……”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抱着尚方宝剑,上官云鹤从万寿宫出来,看着天上的月亮,心中浮起地是这样凄凉的诗句。

皇帝是同意他继续变法了,却没有明发圣旨,严禁朝野非议变法。却给他一把尚方宝剑,让他看谁不顺眼砍谁。对于皇帝的那点小算盘,上官云鹤心里十分清楚,就是把他这一国宰相当成个尿壶,现在救急就难,到时候再一脚踢开,不沾一点臊气。

这不是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吗?

可就算是明知如此,还不得一样去干?这么大个国家,总要有个肯担当的吧?

老丞相深深叹口气,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南方,喃喃道:“老赵啊老赵,这一仗你可无论如何都要赢啊……不然我的死期就不远了……”

……

同一片星空下,仿佛心有所感。赵无咎抬头北望,眉头却拧成了个麻花,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被耍了……那个秦雨田先摆出一副愣不要命的架势,迎着头往几十万大军上撞,还借着东风乱拳打死老师父,让他吃到了平时第一场大败。

换了谁也得相信。士气大涨地秦军肯定要高歌猛进,过关斩将。一路往朝歌去了。赵无咎也深信这一点,所以他急令朝歌战线的水陆两军,不惜一切代价,阻击秦军于淇水之南,等待他率领重整后的大军,截断其后路,将其一举歼灭。

可谁成想那为了回国不要命的狠角色。突然变得如泥鳅一般,到了牧野城便不再北上,而是一路向东,杀进了齐国的腹地,见人就杀、见庄稼就烧,直接改行当起了强盗。一连半个月时间,扫荡了七个产粮大府,焚毁新旧粮草近千万石、城池五十余座。至于村落、乡镇更是不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