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架海金梁 第五四三章 一曲凤求凰,再奏待云裳!(第3/4页)

“好一个共赴国难!”秦雷闻言豪气顿生,哈哈大笑着把宝刀递给公孙剑,大步走到战旗下,举起一双鼓槌,用尽力气大吼一声道:“孤王为尔等助威!”说着便开始猛烈锤击那面牛皮战鼓。

富有节奏的鼓声在暮色之中隆隆响起。熟悉的鼓点震撼着每一个大秦男儿地心,汇成了那首融入在血脉中的军歌!

在隆隆鼓声地激励下,将士们用沙哑的喉咙高唱着军歌,奋不顾身的与敌人展开最后的搏斗。

莽莽牧野原上,回荡着那传承千年的歌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在齐国两大上将合围之下的中军将士大声唱着,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地城墙。哪怕是战至最后一人,也要誓死保卫自己的军旗!保卫自己的王爷!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在重围中反复冲杀的秦军主力大声唱着,疲累欲死的身体仿佛重新注入了力量,又平端着长枪,向残破不堪的敌阵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那些原本被秦雷撵走的民夫大声唱着,高举着朴刀、长枪、甚至是木棍、扁担,舍生忘死地冲了上来,试图解救被困在重围中的子弟兵。

牧野原上的战斗空前的激烈起来,天光也突然亮了起来,那是日落前最后的回光返照。

……

秦雨田用灵魂敲击出的鼓声,震撼着每一个大秦男儿地心,催生出了将士们十二分的战力,竟然又一次把战局拉成了平手!

听着那震慑人心的鼓声,看着秦人困兽犹斗的场面。赵无咎的面色无比严肃。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道:“这样的秦国只能战胜。不可灭亡啊……”

“大帅,您说什么?”看到胜利已经板上钉钉。参佐们心情十分之好,自然认为老元帅亦是如此。

“哦……”被这群聒噪的家伙唤回心神,赵无咎缓缓道:“传令给武之隆和赵无伤,不要伤害秦雨田的姓名,把他带过来,老夫要看看他。”还有半句:‘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没有说出口。

“要是已经死了呢?”有人小声问道。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赵无咎沉声道。

……

如赵无咎地看法如出一辙,秦雷也已经不奢望胜利了……

之所以困兽犹斗,是因为胸中充满愤懑之气。

之所以困兽犹斗,是因为他秦雨田生当人杰、死为鬼雄!

之所以困兽犹斗,是因为他死也不会不放弃……

一下下锤击着巨大地战鼓,就像在捶打着自己的心扉,往日地一幕幕在眼前划过,他看到自己在齐国上京的挣扎求生;看到刚回中都后的如履薄冰;看到南下平乱时的;看到营建京山时的意气风发;看到了孤身入楚时的满腔愤懑;看到京山大婚时的刻骨铭心;看到入齐作战以来的委曲求全、苦心经营……

他的荣耀、他的抱负、他的一切,都将在今天、在这里烟消云散……

不知不觉中,秦雷已是泪流满面了,只听他沙哑着喉咙吟唱道: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罪者生,勇者亡,怜我大秦今日伤;”

“地之角、天之涯,可有佳人为我殇?我之后,有来生,一曲《凤求凰》,再奏待云裳!”

……

“一曲《凤求凰》,再奏待云裳!”

那小个子侍卫听到秦雷嘶哑的歌声,几乎要站立不定。若不是公孙剑和几个鬼谷弟子将他紧紧护住,怕是要登时站立不住!

使劲推开挡着自己的侍卫,那小个子便要往旗杆下跑去,怎么也要同他死在一起才好……

但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改变所有人命运的事情,这件事匪夷所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其诡异程度只能用《易经》来解释……

此事发生在齐国发动总攻,秦雷的军队即将全军覆没之时,当时天已经渐渐黑下去了,几粒星辰伴着一弯新月出现在天边……

突然之间天地变色,从东方吹来一阵猛烈的狂风,顿时间飞沙走石、让人睁不开眼……

请注意,因为是风从东往西刮,所以不是所有人都睁不开眼,只要当时是面朝西面的,不仅不受影响,还会有‘好风凭借力’的感觉,举手投足更加生猛。

因此那小个子侍卫一下子被吹眯了眼,要使劲按着脑袋,才能避免被头盔被风掀掉。

但这比起齐军遇到的麻烦,简直是微不足道……

因为他们是迎风而战的!

……

被旗角狠狠抽了下腮帮,秦雷一下子睁开双眼,望着眼前千旗倒伏的场景,张开手臂,放声高呼道:“天不亡我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