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帝王将相 第二四七章 你也是太后派来的?(第2/3页)

日已正午,府中早摆好了宴席,请隆威郡王用膳,嘉亲王阖府子侄陪着。大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至亲,几杯酒下肚,再叔叔大爷一通叫,更是热络亲近,自然宾主尽欢。

用了膳,嘉亲王便请秦雷先去小憩一会儿,秦雷昨夜与云裳卿卿我我,絮絮叨叨,虽未曾真个销魂,却也一宿没睡,精神头确实有些不济,因而也就随了老人家的好意,跟着秦玄侑去客房歇息。

……

他一觉睡到日头偏西才醒过来,精神果然大好,在府中宫女的服侍下洗漱更衣,这才跟着等候多时地秦玄侑去了书房。

两人在门口便看到嘉亲王在挥毫泼墨。便轻手轻脚进去,立在一边屏息看着。老王爷笔下地是一副写意丹青,画的是架上丝瓜:两三根细细竹竿撑起地丝瓜架上,七八片墨绿的叶片下,结着四五根肥大的丝瓜,瓜尾上还开着一朵朵小黄花。

两人进来时,这幅丝瓜图已经基本成型。老王爷正拿着一支细湖笔看似随意的在纸上勾勒着,画出来的线条蔓蔓舞动。观之杂乱无章。不一会,嘉亲王长舒口气,搁下手中地画笔,再去看那些线条,稍微粗些的成了丝瓜地蔓茎,而那些细的,则成了丝瓜的卷须。立刻让原本有些单调的画面生动丰满起来。

秦雷适时地发出赞叹声,拊掌笑道:“皇爷好雅兴,好丹青,更是好意境啊!”

嘉亲王抬头招呼秦雷坐下,呵呵笑道:“殿下谬赞了,涂鸦之作而已,当不得夸奖。”又指着画幅左上角的留白道:“这里还差点什么,请殿下赐字如何?”

秦雷心道。不是磕碜我吧?嘴上忙道:“叔爷说笑了,就我那手鸡爪疯,实在是拿不出手来的。”

嘉亲王‘哦’一声,戏谑笑道:“王爷是瞧不起我老头子了?您地墨宝就连东齐书法大家颜行玺看了,也说:‘字好、诗好、人更好。’”

秦玄侑也笑道:“是呀殿下,谁不知道颜大家最是挑剔。轻易不开口夸人的,殿下的墨宝能被他夸奖,咱们整个中都城都跟着脸上有光啊!”东齐号称礼仪之邦,诗书传国;南楚更有华章之美,文辞无双;在这两国面前,孔武有力的西秦,却是有些自卑的。

秦雷见推脱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前,提起一支湖笔,悬在空中却犯了难。到底写什么好呢?他倒不怕字写得不好。露了怯。自从拜诗韵为师后,他每日都要按她的要求临柳公权颜真卿的碑文。从无一日懈怠,再加上他本就聪明,勤练不辍之下,简单写几个字还能应付过去,不至于贻笑大方。

但秦雷也算在庙堂上浸淫过一段时间的人了,自然不会认为嘉亲王就是请自己题个字那么简单,那是要为接下来地谈话开个头,顶个调的。

所以这个词不能太张扬高调,也不能太过媚俗。沉吟片刻,便有了主意,但见他凝神静气,轻蘸浓墨,悬笔于留白之上,手腕潇洒晃动之间,七个满含乡土气息的行楷大字便跃然纸上。

“须知瓜菜半年粮!”父子俩同时跟着秦雷的笔端念道。再看那副丝瓜图,与这句题词果然十分贴切,相得益彰。

但关键还是这字画中蕴含的东西。按说此时作画,总逃不出花鸟虫鱼,山水仕女之类的窠臼。但嘉亲王偏偏要在这萧索地深秋,画上几个枯竹上的大丝瓜,并不是老头馋了,而是在试探秦雷能从中看到什么?

若是他能欣喜于硕果累累,写些欢愉之语,便说明他是个乐观开朗之人。

若是他能看到这秋实之后的严冬,写些感伤之词,便是个居安思危之人。

若是他能看到诗情画意,那便说明……这位王爷脑壳坏掉了,说胡话呢……

但秦雷给出的回答是,‘须知瓜菜半年粮’,他不仅从这秋实背后看到了漫长的隆冬春荒,还进一步思索了如何应对的法子。却要比单纯的悲悯要上乘得多。

嘉亲王低声念叨几遍,拊掌赞叹道:“这字让人看着踏实、安心,放心。王爷未及弱冠,却已阅尽世情,胸有千秋。更难得的是毫无年轻人的虚浮夸张,难得的实实在在啊!”说着捻须欣慰笑道:“果然是字好诗好人更好,实乃我大秦之福、皇室之福啊!”说着高声吩咐秦玄侑道:“快把殿下地墨宝送去裱糊,老夫要悬挂在书房之中。”

秦玄侑笑着应下,捧起画,装进画匣之中,便端着匣子告辞出了书房,把地儿留给两位王爷说话。

嘉亲王拉着秦雷到偏厅用茶,坐下后又仔细打量他一番,越看越是欣喜,脸上的笑意也就越浓。亏着秦雷地脸皮厚度可观,才没被他看羞了。看了好久也看不出花。老爷子这才收回目光,苍声笑道:“王爷可比一年多前看着出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