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帝王将相 第二零八章 鸡血、抹布、馒头、墨宝(第2/3页)

想到这里,胥千山点头道:“可以。”

秦雷哈哈笑道:“千山果然爽快,那以后便改吃馒头吧!”

胥千山躬身受命,真的吃了一辈子馒头,不再吃已经习惯了的大米。

这时在边上的石敢实在看不下去,心道:待会还不一定能说出什么呢,赶紧上前拱手道:“王爷,时间差不多了,江北父老还在码头等咱们呢。”结束了这次让胥千山回味终生的早餐。

胥千山起身告辞,胥家地尴尬境地,让他不好去码头送行,只能在这里与秦雷作别。胥千山眼眶通红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还能听到王爷地教诲!千山万分不舍啊!”

秦雷使劲拍拍胥千山地肩膀,发出砰砰地声音,洪声道:“千山!没事,想我了就去京里看我嘛!到时去了京里不找我,孤可是要生气的啊!”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送走了依依不舍地带着一千块抹布下山的胥千山,秦雷也该启程了,站在门口。最后望了下美轮美奂的青翠山庄,便仰天长笑着登上马车。离了这苍翠秀美的翠微山、别了那碧波荡漾的晴川湖。

王府地运货车队,因为过于冗长,早早便已出发,先行一步到码头装船去了。跟着秦雷出发的只有一千卫士而已,所以行进速度很快,转眼便到了荆州城北门外,便见到远远地有无数人头攒动。

石敢不敢怠慢。赶紧把情况禀报给刚刚消停下来地秦雷,秦雷哈哈大笑道:“是迎接孤王的,石敢,我们也出去吧!”若兰和云裳拉都拉不住。

见秦雷身形完全暴露在马车外,石敢心中大急,这要是有刺客,只消一张强弩便能解决问题。惶急的劝了几句,秦雷全当是耳旁风。但离送别人群太近了。想把他再架回来已经来不及,只好将警卫级别调整到最高,黑衣卫们立刻剑拔弩张、如临大敌。

无论石敢多么紧张,秦雷也到了送行的人群前,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人群根本望不到边。怕有十万之多。今日的荆州城万人空巷,甚至有一大半从别的府赶来送行地民众。

秦雷的大名虽然早就如雷贯耳,但场中十多万人,见过他的却不是很多。此时见到一位身穿纯黑镶金郡王袍,肩披猩红团龙披风,腰挂金灿灿宝剑的年青王者,不用说,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谁——

他就是那个挽狂澜于既倒、救黎民于水火的隆郡王殿下;他就是那个运筹于帷幄之中,谈笑间敌寇灰飞烟灭的平叛统帅;他就是那个组织大家大族们救济难民、组织生产、重建家园,还承诺田租两免永减半的救难天王。

这位王爷单骑入江营、一人破襄阳、只手定乾坤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反复传诵。但在真人面前,所有传说都是苍白地。只有那阳光下俊朗无比却又不失硬朗、威严无比却也和善可亲的青年王爷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他朝气蓬勃、贵不可言、英挺不凡、勇猛睿智,而且功劳赫赫,这一切都能满足人们对自己王者的幻想,让他们自豪!让他们骄傲!让他们以他为荣!

十多万人轰隆隆地跪下,几乎异口同声道:“参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宏大的声音穿透云霄,把天上浓厚的云层都震得快要龟裂开了。

这一刻,整个荆州城,只有秦雷一人站立。所有人都心悦诚服地伏跪于与他的脚下。这一刻,天地间,惟我独尊,唯王爷的马首是瞻!

秦雷平伸出双手,手掌向上虚扶,哈哈大小道:“众位快快请起!”

“谢王爷!”又是一阵轰隆,十来万人纷纷起身。

这时,乔岐佩和卓秉宸上前,一齐恭声道:“乡亲父老推举老朽二人,为王爷牵马拽蹬,走完这剩下的一里路。”说着上前拽住马车的缰绳,秦雷团团拱手道:“谢谢诸位江北乡亲、谢谢诸位南方父老,秦雷在这里心领了,但怎能让长辈牵马,心中愧疚的紧啊!”自然要推辞一番,乔卓二人自然也不能这么算了,两方推让几次,秦雷才心不甘情不愿任两个老头拉着往码头走去。

从这里到码头的一里红毯铺成的道路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士绅官员,秦雷的马车每向前进一步,被他落在后面地士绅官员便会跟上,追随着王爷地马车向荆州码头行去。

虽然两个老头子走的极慢,但一里路还是不久便到了。秦雷也不用人扶,纵身跳下马车,披风烈烈舞动,形象分外拉风。麴延武和卓文正便请秦雷上到码头边地高台上。

这高台明显是才垒起来的,五尺多高两丈见方。后面还有一面大红色布幔挡着地影壁,因为今天天气阴沉,所以影壁上还临时扎着棚子挡雨。

秦雷刚一上台,天空便飘起了小雨,仿佛老天爷要用这迷蒙的细雨,为秦雷送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