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辽东龙兴之战(第7/17页)

『潮』水一般的明军逃尽,『露』出独立马上,手持大刀的刘綎。

8.石器时代的刘大刀

刘綎一直等待着这个时候。

不唯是他,他身边的736名养子并家将,都在等待着这个时候。

他根本不相信这种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会有什么效果,他相信的只是他的刀,和他的养子及家将们的忠诚。

而且刘綎所理解的战争,也正是象现在这个样子的。

杨家将,岳家将,都是单骑踹敌营。这种故事听得久了,人的智商就会大幅度降低,就忘记了这世上还有一种兵器叫弓箭。

就象现在的刘綎一样。

啊——刘綎发出了响亮的呼喊,他的家将与养子们齐声呼应。

钢刀闪闪,锋矛闪烁,刘綎率领着他的家将们,向后金的士兵发起了第一轮冲锋。

听着刘綎响亮的呼喊,看着疾冲而来的明军们,大贝勒代善乐了。

他觉得这些明军的智商,真的好好低。

从张承荫,杜松,到现在的刘大刀,这些人难道生活在旧石器时代?莫非他们从未听说过有一种远程的冷兵器,名字叫弓箭吗?

他们确实没有听说过。

传统评书中的杨家将踹营的时候,评书里没有提到弓箭存在。岳家将踹营的时候,也没听评书里说起这么个玩意儿,凭什么等轮到了他们,就要玩弓箭的了?

现在大贝勒代善终于明白了,何以明军拥有着强大的火炮,却被他们这些野蛮的原始人打败。

他们连弓箭的存在都没有感觉,又如何会对火炮的战争效用产生兴趣?

明军的武器已经发展到了火器时代,但是他们的战术思想,却仍然停留在石器时代。

所以他们注定无法适应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就在大贝勒代善的叹息声中,疾冲到他面前的刘綎轰然倒地,他手中的大刀摔出,而他的人,已经为密麻麻的箭簇所包裹。

刘綎死。

北征的第三路人马,就这样步向覆灭。

实际上关于刘綎死亡的说法,至少存在三个不同的版本,明军这边将刘綎刻画得极是惨烈,称他从上午打到晚间,先是左臂负伤,继而是右臂负伤,但刘綎仍不罢手,他的脸被刀削去了半个脸颊,犹在左冲右突,又杀死后金兵十数人,直到气绝。

但这个版本明摆着是胡扯,大贝勒代善有强弓硬弩硬是不用,楞陪着刘綎玩一天,这话说出来,会把人笑死的。

但是后金自己的记录也非常可疑,他们声称当场俘获了刘大刀,然后直接砍头了,这个记录更不可靠,活着的刘大刀远比死了的更有价值,大贝勒代善再缺心眼,也不至于缺到这份上。

参战的朝鲜人也有一份记录,上面说刘大刀眼见局势无法挽回,就与部下将领数十人,点燃了火『药』自爆焚死。这个记录同样是疑窦重重,朝鲜人自己拿火『药』当回事,可是对于中国将领来说,点燃爆竹**,这种死法未免也太别开生面了,咸少有中国人具有这种离奇的创意,很难有说服力。

但无论如何,骁勇的刘大刀确实是死了。

明军大溃,大贝勒代善乘胜前行。

前方,是朝鲜的鸟军。

一万多支鸟枪齐鸣,不要说在冷兵器时代,就算是在核子战争时代,也会把人吓一大跳。

大贝勒代善的攻势,明显受挫。

朝鲜领队姜弘立发现了他的机会,立即命士兵端鸟枪向前挺进,他就不信大贝勒代善舍得三两万人被鸟枪打伤,所以后金此时只有一条路可走。

掉头逃走。

大贝勒代善终于傻眼了,此时逃是万万不可以的,但不逃,就让这些朝鲜人当鸟打吗?

正在为难之际,突然之间晴空一个霹雳,就见一道黑气平地而起,突兀的突到朝鲜鸟军的上空,众鸟军大骇,正要抬头,就听见黑云之中涛声不断,仿佛天空无端裂开一道大口子,汩汩滔滔的激流狂涌而下,冲得朝鲜的鸟军们东倒西歪,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暴风雨已经过去,鸟军们再低头看自己的鸟枪,顿时全都傻了眼。

被暴雨这么一淋,大家手中的鸟枪,全都变成了水枪。

惊骇之际再抬头,正遇到大贝勒代善那双善良的目光。

9.明军表演跳崖秀

陷入绝境之中的朝鲜鸟军,立即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

这工夫还惦记着开会,目的只有一个:

投降。

可是投降这事,说出来太丢人了,所以需要开会,需要民主,需要集体决策。

集体决策的结果,是满票通过投降的决议。这时候的朝鲜领队姜弘立很是悲伤,他说:不要啊,不要这个样子,大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众人道:投降就是最好最好的法子了,再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