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野猪的辉煌时代(第2/13页)

你他妈的……吴襄火气上来,上前一掐儿子的脖领子,却被吴三桂反手一扭,这孩子才只不过九岁,力气大得如头牛,象提一团破布一样把当爹的提吊起来,往门外一丢:爹,你就别丢人现眼了,就你那两手,哼!

这下子吴襄火气大了,鬼头刀一『操』:他妈的,你要是老子亲生的,就给老子滚出来,让老子教训教训你……

你可真烦……吴三桂满脸不乐意的走出门来,顺手从武器架上抓起一柄刀,虚晃一招,迎头一磕,吴襄顿觉手脚麻软,手中的钢刀已经飞到了天空。

吴襄顿时傻了眼,原来儿子说的跟师傅学武艺一事,是真的,这小混蛋才刚刚九岁,就学得了惊人的艺业。当下吴襄连滚带爬的冲进屋子里,抱着儿子苦苦哀求:好儿子,乖宝宝,爹求求你了,快教你爹两招吧……

吴三桂却不答应:师门绝艺,不传外人,就是亲爹也不成。

求你了宝宝,吴襄泪如雨下:实不相瞒,乖儿子,过几天你爹我就要参加朝廷举办的武举,你当儿子的,不可能不知道你爹这两把刷子,凭你爹的本事,放翻你娘易如反掌,可要是放翻别人,那可就看看祖上是不是烧高香了。儿子呀,当爹的这么个做法,也是为你着想啊,你想爹要是出息了,还能亏待了你吗?

吴三桂道:那干脆我去参加武举,不就得了吗?

吴襄笑道:傻儿子,这是大明天下,还没有少年班啊,你还不到高考年龄,就在家里安心吃『奶』吧,快来教教爹。

好说歹说,总是说动吴三桂,点拨了他亲爹几手。

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吴襄参加了朝廷举办的武举科考,到了考场上,吴襄『露』出他从儿子那里偷学的几招,就见噼哩啪啦,嘁哩咔嚓,看得考官们目不暇接,堪称技惊四座。

轻松考取功名,获得武举人的资格。

这就算有了功名了。

于是吴家在关东的势力,顿时水涨船高,等闲江湖人物,轻易不敢看吴家人一眼。

接下来吴襄跟二儿子商量:二宝啊,爹琢磨着,光有功名也不济事,还必须要立军功,这样才有得混,你再教教爹,让爹去投效李成梁,你意下如何?

吴三桂道:别理我,烦着呢!

吴襄笑曰:二宝所言,甚合爹意。

于是吴襄便去了关东名将李成梁处,报名投效。

3.这个孩子不是人

吴襄要去投奔李成梁,然则李成梁又是何许人也?

李成梁,是在朝廷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将领,他的祖上是朝鲜人,而他本人则亲自生于辽宁铁岭,长大后当了兵,就在关东纵横驰骋,替大明天子攻城掠地。他经略辽东总计二十二年,将辽东治理得风调雨顺,人头滚滚。

李成梁经略辽东的时候,天下人还不知道满清为何物也,当时辽东闹得最凶的是土蛮部落,这个部落特别的能折腾,动不动就组织一票人马,呜嗷怪叫着,杀奔大明边城。到时候李成梁也带上一票人马,呜嗷怪叫着拦路劫杀,就这样杀来杀去,杀得土蛮部落落花流水,杀得大明王朝坚若磐石。

大明王朝幸福的生活在李成梁的拱护之下,闲极无聊,吃得太饱,就找李成梁的麻烦,将李成梁解职。

李成梁镇守辽东凡二十二年,只是大捷就有十次,被誉为“边帅之功,二百年来未有也”,这么好的将领,大明王朝为何要找他的麻烦呢?

这个事说起来,那就话长了。

早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学了宋朝的搞法,凡是有人犯了罪,不关监狱里,而是送到军队,这就有点把当兵当成了惩罚的意思,这样搞的结果,是搞得兵营中挤满了杀人犯强『奸』犯,正经人是没法子在军队里混的。

汉朝时中国有“宁为百无长,不为一书生”的说法,但到了大明王朝,却变成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所以在大明王朝,如果有谁想报国边关的话,这就意味着他的八辈子祖宗都要跟着丢人,这种怪异的观念时日长久,早已是深入人心。就拿祟祯皇帝来说,勤王兵马一人五钱银子,这也不是祟祯皇帝太抠门,而是在他的眼里,对士兵是极度鄙视的,让你替朕打仗是朕瞧得起你,还好意思朝朕伸手要钱?

所以这个边关守将,汉人是决不肯干的,丢不起那个人!

幸好李成梁是朝鲜族,不讲究这个,于是他老兄趁机成为一代名将。

总之,李成梁保家卫国,让天下百姓无不鄙视之,但李成梁不管那么多,每天只管在总兵府的演校场上,带着士兵们『摸』爬滚打,不停的『操』练,这时候演校场的旁边,就会走过来一个少年,睁大眼睛看着『操』演,看得眼睛一眨也不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