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的青春谁做主(第4/16页)

小夫人急忙让王守仁打发这个装神弄鬼的巫师离开,送巫师出了门,王守仁从腰包里取出银子来:嗯,表演得不错,我后妈是真的信了你,以后她铁定是不敢再欺负我了,这是给你的酬劳……

王守仁才刚刚十三岁的年纪,却有如此诡诈的心智。现在明白为什么他爷爷也花钱雇术士,忽悠这孩子做圣贤了吧?

这过人的脑子,若非做圣贤,铁定是个大祸害。

但是王守仁自打他一迈步,就明摆着偏离了圣贤的正途。要知道,年轻人所拥有的唯一优势,是体力。这就是说,即便是王守仁,也会和普通孩子一样,陷入到暴力主义的信徒之中,一心琢磨着找几个人来砍砍。所以王守仁在他十五岁那一年,就跑到了边关塞外,把正幸福地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老额吉老巴彦追得满地跑,不明白打哪儿钻出来这么个小疯子。追杀了老额吉整整一个月,却始终追不上,王守仁这才死了心,怏怏地回到关内。

回来之后,他就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去了伏波将军马援的庙中拜谒,并赋诗曰: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实事求是地讲,这首诗充满了年轻人大无畏的无知精神,单从他崇拜的伏波将军马援身上,就能够看得出王守仁的路子明显不对头。

那么这个马援,又是何许人也?

纸上谈兵有后人

话说早在战国时期,赵国有名大将,叫赵奢,因为屡立战功,被国君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后人,后来通通改姓为马。赵这个姓不也是蛮好吗,为什么要改为姓马呢?

这是因为啊,赵家最出名的人物,不是赵奢,而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此人在中国历史上享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鼎鼎大名的成语“纸上谈兵”,描述的就是这个倒霉蛋的生平事迹。

史载,因为父亲赵奢是名将,赵括自幼就通读兵法,单说起兵法理论,连父亲赵奢都不是对手。无数次被儿子辩论得哑口无言,赵奢急了,说出来一句话:你这个王八蛋,赵国迟早要毁灭在你的手中……这话说了不久,赵奢就死掉了,恰好秦国起兵来打架,于是赵国立即派最能说的赵括统兵出场,赵括的母亲连连阻止,说:你们可千万别派这孩子去,不是我吓唬你们,我的儿子我最了解了,他就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天下无敌,真要是上了战场,会被人家打死的啊。

可是赵国的国君说:老太太,你就别瞎掰了,你儿子赵括的军事理论水平,我们都是了解的,有他出马,铁定会打得秦军哭爹喊妈。

赵括的母亲就说:国君啊,如果你非让我儿子去,那我也得把话说在前面,按法律,军人战败,家属要负连带责任。你让我儿子上战场我不怪你,但等他输了,你不能来追究我的责任。

国君说:行行行,不追究你……你看这个老太太,真是没品,赵括那么能说,怎么可能会输呢?不可能的事情嘛。

于是最能说的赵括,就统领了四十万大兵,意气风发地上了战场,跟秦兵对阵,结果不出所料,他被人家秦兵打得落花流水,自己被乱箭射死不说,所统率的四十万赵国子弟,通通都被秦兵给活埋了。

从此赵括留下了一个“纸上谈兵”的成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而赵国,也正因为受这个大嘴巴的拖累,四十万壮劳力一去不返,元气大伤,最终被秦人灭了国。赵国人痛恨赵括害惨了他们,发誓要跟这家人没完,赵括的族人四处乱逃,为了逃避人民群众的追杀,被迫改名换姓。因为赵奢的爵位是马服君,所以赵奢的后人通通改姓为马,这才苟延残喘出一息血脉。

这息蒙受了奇耻大辱的血脉绵延流长,流到了西汉末年,总算是出了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伏波将军马援。

话说那伏波将军马援,原本是一个孤儿出身,打十二岁那年就死了父亲。但是因为这户人家家大业大,马援又胳膊粗力气大,比较吃苦耐劳,就去了边荒地带艰苦创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牧场主,拥有牛、马、羊等动物数千头,以及粮食谷物数万斛。

尽管事业成功,有钱有牛羊,可是马援生活得并不快乐。他说,钱财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啊?不就是个周济那些不乐意干活、饿得嗷嗷怪叫的懒汉吗?你不周济他们,他们就骂你是个守财奴,你就算是周济了他们,他们也不领情,谁让你不像他们那样懒呢……

要怎样做,才能免于再受这些闲人懒汉的窝囊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