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太子无心闲房搜隐 贵妃有意洞烛其奸(第5/7页)

“此一时,彼一时也,”冯保抄手站立,并没有被孟冲的气势吓着,而是似怒非怒、似笑非笑地回答,“孟公公你大约也知道了,这王凤池领进四个野小子擅入大内,这是犯了杀头的禁令。他王凤池正如你孟公公说的一样,树叶子掉下来怕砸破了头,哪有这等勇气?不巧这件事被太子爷无意中撞上,露了底儿。如今贵妃娘娘令旨严查。不过片刻功夫,王凤池就一命呜呼,那四个野小子也被藏得无影无踪。孟公公,你说,这是不是有人想杀人灭口?”

孟冲心气再憨,也听出冯保口气不善,忍了忍,问道:“就算有人想杀人灭口,你怎么就断定,这人一定是李厚义?”

“他是教坊司掌作,王凤池归他管带,第一个值得怀疑的当然是他。”

冯保话音刚落,李厚义跟着又嚷了一句:“孟公公,我冤枉啊!”

孟冲用眼扫了扫屋内,大约有二十多名大小太监。如果当着他们的面,让冯保把李厚义带走,自己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今后说话还有哪个肯听?何况那四个“娈童”正是他弄进大内交给王凤池看管的。他素来不肯与冯保结仇翻脸,现在来看已顾不得这些了,心一横,说话便用了命令的口气:

“冯公公,李厚义你必须放了!”

孟冲一贯溏稀,陡然间态度一硬,冯保始料不及,略微一愣,回道:“我可是奉了贵妃娘娘的令旨。”

“我有皇上的旨意!”

孟冲骑着老虎不怕驴子,腆着肚子朝冯保吼了一句。屋子里气氛本来就十分紧张,这一下更是如临大敌,在场的大小太监眼见大内二十四监中两个最有权势的人物顶起牛来,一个个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冯保听得出孟冲这句话的分量,皇贵妃的令旨比起皇上的圣旨来,简直是芥末之微不在话下。这口气忍不得也得忍。冯保眼珠子咕噜噜一转,把满脸杀气换成佯笑,说道:“孟公公既是奉了圣旨,这李厚义就交给你了。”他朝黑靴小校挥挥手,顿时给李厚义松了绑。

孟冲占了上风,乘势朝着在场的太监们吼道:“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动手把王凤池收拾收拾,抬到化人场去。”

众太监得了吩咐,一时间都乱哄哄忙碌起来,孟冲怕留在原处与冯保纠缠,提脚就出了门,偏是冯保不舍,追出门来问道:

“请孟公公示下,那四个野小子到底找还是不找?”

“不……”孟冲本来想说不找,但一想不妥,又改口说道,“这事儿,我去向皇上请旨。”

隆庆皇帝自文华殿见过高拱回到乾清宫,正自百无聊赖,躺在西暖阁的卧榻上,一边让身边侍候的小太监揉捏双腿,一边与张贵有一搭没一搭聊着闲话。

“张贵,你看朕的气色,是不是比先前好多了?”

张贵本来已被赐坐,听到皇上问话,又一咕噜滚下凳子跪了,觑了皇上一眼,答道:“奴才看万岁爷的气色,竟是比先前好看多了。”

“哦,你天天跟着我,最知底细,你再仔细看看。”隆庆皇帝欠欠身子,由于兴奋,脸上果然露了一点浮光。

张贵刚才是随口说的恭维话,其实他眼睛亮堂:皇上的脸色已是深秋落叶一样枯黄——这是病入沉疴的表现。他这几日之所以亢奋,是因为吃了王九思的“阴阳大补丹”。张贵也知道这王九思为皇上配制的是“春药”,虽然心里头担心,但人微言轻不敢表露,张居正当街把王九思拿了,张贵心里头暗暗高兴。以为这样皇上就没有“撞邪”的机会,仍旧回头来吃太医的药,病情才有可能真正好转。

“你怎么这样看着朕?”

张贵怔怔地望着皇上,其实在想着自己的心思。隆庆皇帝这么一问,张贵惊醒过来,违心答道:“回万岁爷,奴才方才认真看了,万岁爷的气色真是好了许多。”

“唔,”隆庆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又把头靠回到垫枕上,惬意说道,“王九思的药有奇效,你是证人。”

张贵跪着沉默不语。

正在这时,西暖阁当值太监进来禀报孟冲求见。“快让他进来。”隆庆皇帝一挺身坐了起来,精神立刻振作了许多。

随即就听到一阵急匆匆的脚步穿过游廊,孟冲刚一进门就跪了下来,气喘吁吁说道:“奴才孟冲叩见皇上。”

“怎么弄得这样驴嘶马喘的?”隆庆皇帝温和地责备了一句,接着就问,“王九思接出来了?”

“回万岁爷,奴才已把王九思送回炼丹处,王九思让奴才转奏皇上,未时之前,他就把今日的丹药炼好。”

“如此甚好。”

隆庆皇帝赞赏地看了孟冲一眼,吩咐赐坐,孟冲谢过,瑟缩坐到凳子上,拿眼扫了扫张贵。张贵明白孟冲有事要单独奏告皇上,碍着他在场不好启齿,故知趣地跪辞离开西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