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章 变化总是太突然

“严老先生硬是好人,他能这般待阿成,当家的,你明个儿也该找个时间好生去村学谢谢人家才是。”

“是应该。”唐栓闻言重重点了点头,“赶早不赶迟!成他娘,明天一早你去里正娘子那儿买一盒大八件礼盒,咱是得去谢谢人家。”

“嗯,我明早起来就去。”唐张氏一边往撩起的衣襟儿里划拉着钱,一边笑说道:“要说呀,这还得是读书才有出息,一天一百二十文的工钱还兼管着三顿吃食,这得合上多少工价?就算村口儿专门负责上夯板儿的‘夹板李’也拿不到这个工价吧!当家的你今个儿还愁着请麦客的吃食工钱,这不,儿子这一下儿就了了你的烦心事儿。”

“未必阿成就真值得起这个工价!这是人家严老先生照顾咱,咱还不了情,但该念的情份可要记清楚。”先说了唐张氏几句后,唐栓又转过来对唐成道:“成,单是个师徒名分叫你帮忙也是应该,还不说人家给了这么高的工价,你在那边帮忙该下力就下力,该熬苦就熬苦,万不可存了躲奸耍滑的心思。还有就是念书也要好生念。”

“爹,我知道,你放心就是。”唐成帮着把剩下的铜钱都扫到了唐张氏兜起的衣襟儿里,看着满脸喜滋滋的老娘,他心里也是高兴得很,“爹,这两天我见村里已经有人家在开镰了,咱家也得开始了吧?我手头有差事下不了地,你跟娘也别太累着自己,多雇两个麦客来帮忙就是,我这一天工钱尽够的。”说到这里,唐成又向里间的唐张氏道:“娘,你明个儿顺便割些肉回来,开镰之后可都是苦重活儿,吃差了可不行。”

“记住了,说起来你爹想吃羊杂汤可有些时候了,明天就买一副回来。”有了这笔钱,唐张氏这些日子的烦心事一扫而空,答应的格外干脆。

开镰的日子一到,整个村子里就陷入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满村人连着来揽活儿的麦客们天天顶着星星出山,披着月亮才回,农村人的生活中自有说不尽的辛苦。

唐成的生活倒没因开镰收麦生出什么变化,依旧是按部就班在高李氏庄上过着类似于后世“上班族”的生活,间或高李氏因忙于庄事出去时,他也并不回家,就在书房里继续学习《文选》,练习毛笔字,日子过得倒也平静安乐。

唐栓在春分日观风望气的预测竟是出奇的精准,今年的确是一个少有的麦子丰收年。开镰之初高李氏倒还清闲些,自家地里的收割之事自有信得过的庄客头领管带,这都是用了好些年的老人儿了,不需她费什么心思。倒是麦子收割晚期,各家佃户开始交租子的时候她开始大忙起来,从麦子的成色,干湿,再到亲自过秤入库都是亲力亲为,人也就显得憔悴了许多。

这是一个乌云蔽日的下晌,憋了几天没下成的雨都攒到了今天,从晌午过后天空就开始阴沉下来,随后乌云越堆越多,越堆越厚,眼瞅着离黄昏还有两三个时辰,整个天际就已经黑沉沉的像是晚上了。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鸟伏窜兮,枭鸟翱翔……”密云不雨,唐成正在书房内诵读贾谊的名篇《吊屈原赋》时,一脸疲惫之色的高李氏轻步走进了书房,进来之后她也没说话,只是寻了个胡凳边坐下来歇脚儿,边静静听着唐成诵书。

唐成向高李氏笑着招呼了一下,口中也没停,直到整篇赋文诵读完后,这才放下书起身倒了杯水,“今天送来的租子都收齐了?”口中说着,他顺手将茶盏递了过去。

“眼瞅着就要下暴雨了,今天该不会有人来了,兰草在那边瞅着,我来歇歇脚。”高李氏接过水一口气喝干后,边捶着腿边闲话道:“瞅这书房里暗沉沉的,你要看书就该点上烛台才是,坏了眼睛可怎么好?”

唐成笑着接过她喝干的茶盏,“这倒不至于。”

“以前在娘家的时候经常跟我娘一起去寺里听‘俗讲’,台上的僧人们最喜欢讲的除了才子佳人就是古代读书人的事儿,我还记得僧人常讲的有个西汉时候叫倪宽的人,说他在太学读书时因为家里太穷,用度困难,就靠给同学做饭自给,甚至还替别人干农活,僧人说他‘带经而锄,休息则读诵’,后来在汉武帝的时候就当了御史大夫的大官;还有一个‘凿壁借光’读书的后来也当了宰相。最有意思的该是南齐时候的一个人,他也是家里穷,白天干活,夜里读书,为了省灯油钱,遇到有月亮的日子就跟着月光爬到屋顶上看书,后来也做了大官儿。”说到旧日在娘家逛庙会的情景时,高李氏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丝小儿女的姿态,“看娘家周围那些邻家子弟读书的艰难样子,那些‘俗讲’我原本是不信的,但这段时间见着唐成你之后,倒觉得僧人们说的该是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