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竖子焉敢妄言(第2/4页)

展开来,黑帛上裱着程公纸,上面只有一行文字:竖子焉敢妄言朝政。

刘阚的脸色一变,恭敬的把黑帛卷起,然后放进黑木匣子,双手托起,大声道:“臣刘阚,领旨!”

“好了,下去吧!”

蒙毅沉声道:“三日之内,必须启程回转楼仓,不得耽误。”

“刘阚明白!”

虽然始皇帝给他的诏书上,什么都没有说明。可刘阚多多少少,还是明白了始皇帝的意思。

看起来,始皇帝已经接受了刘阚的建议。

这份诏书,只是警告刘阚别再生事。

泗水都尉这个官职,是武官,而且属于那种不在朝廷序列之内地官职。始皇帝通过这份诏书,告诉刘阚:好好做你本职地事情,莫要再节外生枝。朝廷内部的事情。还容不得你来插嘴。

也好。反正事情已经结束了,刘阚如今。也想早点回楼仓,不想继续留在平阳。

蒙毅没有再和刘阚进行任何交流。

刘阚在平阳停留了一日,第二天一早,就率领本部人马,启程动身。

吴辰并没有和刘阚前往楼仓。因为咸阳有诏令,命吴辰为厌次县丞,即日起出发,前往就职。

在出发之前,吴辰告诉刘阚,朝廷之所以派他往厌次(今山东陵县),别有用意。

厌次,有九达天衢之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据悉,田福及棘蒲军余孽,甚有可能逃亡此处。吴辰地任务。就是要清除厌次之地的反秦势力,确保齐鲁之地地混乱,不会蔓延燕赵之地。刘阚和吴辰分别,心里隐隐感觉到,始皇帝恐怕要有所行动了!

不过,这已经和他没有关系。

他现在要做地,是尽快回转楼仓。一别年余,刘阚不免生出归心似箭之情。

随同刘阚前往楼仓的,有贾绍和薛鸥等人。这个薛鸥,是薛郡本地人。若论起来。还是春秋时期,薛国地后裔。不过。薛国早已灭亡,薛鸥现如今身无牵挂,也想追随刘阚,建立功业。

要知道,他曾经投靠过田都,若非刘阚掩饰,只怕早已丢了性命。而且,除了刘阚,薛鸥也想不起,还有谁能收留他。

离开平阳时,已过了八月仲秋。

按照秦历,再过一个月,就是新的一年。

因为秦历是从十月一日开始,就算进入了新的一年。而根据人们的习惯,还是愿意把正月,作为新年的开始。反正这种历法地计算,对于刘阚而言,意义并不算太大。他如今只需要按照普通人的习惯过就是。若是有大的事件,比如祭祀祭奠,自然会有手下幕僚提醒。

天有些凉了!

刘阚率领人马,一路马不停蹄的前进,在数日之后,抵达昭阳大泽。

过昭阳大泽,就是泗水郡治下。刘阚命人在胡陵休整一日,自己则带着蒯彻,在十几名楼烦骑军的护卫下,来到了昭阳大泽边缘。

这里,曾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以后,第一次战斗的地方。

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融入了这个时代……一晃多年过去,当刘阚再次来到昭阳大泽,不管身份还是心境,和当初都有所不同。如果说那时候,他对于这个时代还怀有一丝畏惧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不再畏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迷茫,一种对未来,无法把握地迷茫。

不知不觉,他经历了很多事情。

从酿酒发家,到北疆大战;从一介刑徒,到今日的一方官员。

个中滋味,难以用一两句话形容。只是随着他的官位越高,对于前途,却越发地迷茫了……

明知道老秦的结局,可是他却不得不追随着老秦的脚步而行。

他甚至说不清楚,他所做的一切,对于原有的历史,是否已经有了改变?由困惑,而变得迷茫;由迷茫,又生出了一丝忧虑。自己的路,究竟在何处?我所做的一切,是否能改变老秦的命运?

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还是一个谜……

“都尉!”

蒯彻见刘阚站在沼泽边缘,不言不语,不免有些担忧,轻轻叫了一声,而后道:“起风了,看这天气,今晚会有大雨。咱们还是回胡陵去吧,这些日子赶路,都尉您也很辛苦,早点休息吧。”

起风了吗?

刘阚抬起头,看着密布于苍穹的乌云,长出了一口气之后,仿佛是将心中地燥郁之情驱散。

风雨将临,那雨后地彩虹,想必也不会太远了吧!

倾盆的大雨,在子夜之后来临。

伴随着电闪雷鸣声,似乎是在向世人宣告,秋日即将离去,寒冬马上要到来。雨幕连天。在寅时更达到了极致。如同是天河倒泻一样。把丰邑小城完全湮没在了一片汪洋之中。冰冷地水,已过膝盖。许多并不坚固的茅房。也在这瓢泼的大雨之中,变成了废墟,好不凄然。